近年來,嬰配粉賽道上的企業已經步入“貼身肉搏”階段。這種形勢之下,為了不被淘汰出局,找到差異化立身優勢,成為乳企內部的核心課題。于是行業內卷持續升級,從奶源選擇、飼養方式、科技應用及營養成分等多維度進行價值再挖掘。
目前,奶源方面已從單一的牛、羊分類,細化為娟姍牛與荷斯坦牛、山羊與綿羊的多元選擇,甚至還用上了“A2基因篩選技術”。飼養方式更從黃金牧場、自由放牧,升級到草飼、有機等天然模式。此外,營養成分也是它們爭先恐后布局的高地。
2種HMO獲批,為何引發乳業震動?
因為隨著年輕父母們的認知水平顯著提高、家庭經濟狀況大幅改善,以及對科學育兒觀念理解得更加深入,人們開始注重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以期助力他們健康茁壯成長。而對于嬰配粉,根據《2022年中國母嬰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有高達46.2%的寶媽傾向于選擇配方接近天然喂養,能模擬母乳環境和營養的奶粉。
基于此,各大乳企紛紛在研發端重金加碼,不斷探索母乳營養并推動相關研究成果轉化。目前,已有多個成分被開發應用,包括乳鐵蛋白、酪蛋白磷酸肽、低聚果糖、核苷酸,葉黃素和DHA等。但要說到當下的大熱門,非HMOs莫屬。
據了解,在2023年10月和2024年3月,國家衛健委共批準了兩種母乳低聚糖(HMO),即:3供體3來源的2′-巖藻糖基乳糖(2′-FL)和1a+b供體1來源的乳糖-N-新四糖(LNnT),可以作為食品營養強化劑添加到兒童用乳粉、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中。
從相關資料中獲悉,HMOs(母乳低聚糖/母乳寡糖)是母乳中第三豐富的固體成分(僅次于脂肪和乳糖),成熟乳中含量約為5~20g/L,初乳中含量最高約為20~25g/L。【1】在人體內代謝過程中,HMOs盡管基本上不能被人體胃腸道所消化,但可被腸道內微生物利用,從而分布于身體組織器官,如大腦。【2】
在嬰幼兒配方等食品中添加HMOs,有利于改善嬰幼兒等人群的營養健康狀況。有研究表明,HMOs對改善腸道菌群微生態、維持腸屏障、調節免疫、抵抗病原菌感染及促進神經發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包括提高嬰幼兒腸道中有益菌(雙歧桿菌)的比例、降低有害菌(大腸桿菌、消化鏈球菌和產毒艱難梭菌)的比例。【1】
正因如此,HMOs自然而然成為嬰配粉行業內卷之下,兵家的必爭之地。
HMOs被眾星拱月,奶粉配方之戰愈演愈烈
眾所周知,母乳無疑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而今,隨著兩種HMO的正式獲得批準,這標志著乳企在追求模擬母乳成分的配方道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在此背景下,伊利、蒙牛、惠氏、飛鶴、澳優等乳企紛紛大力押注HMOs,并將其應用于嬰幼兒配方奶粉之中,打造差異化競爭點的同時,滿足更多的育兒升級需求。
目前,市面上宣稱添加/含有HMO成分的嬰配粉:金領冠珍護鉑萃3段產品中有5種HMOs,包括3'-SL、6'-SL、3'-GL、6'-GL、3-FL;海普諾凱荷致有5種HMOs,包括3'-GL,3'-SL,4'-GL,6'-GL,6'-SL;雀巢能恩全護有6種HMOs,包括2′-FL、LNT、6′-SL、3′-SL、DFL和3-FL;惠氏啟賦藍鉆和蘊淳有3'-S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這些僅僅是廣宣涉足HMOs領域的嬰配粉中的一小部分。寫到這里,或許有人會疑惑,明明我國只批準了2種HMO,為何這些嬰配粉中應用的HMO種類會這么多?事實上,HMOs在嬰配粉領域內并不是新鮮詞。
因為HMOs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批準和/或上市使用,美國將HMOs作為一般認為安全物質管理,歐洲食品安全局、澳新食品標準局則將HMOs作為新食品原料管理,【1】所以添加/含有HMO的嬰配粉,早就通過跨境電商渠道出現在了中國市場上。
除此之外,目前尚未出現以食品營養強化劑形式,額外添加2′-FL或LNnT的新國標嬰幼兒配方奶粉。但據業內消息透露,已有數款相關產品在注冊審查階段。基于此,部分正以HMO作為產品賣點的新國標嬰配粉,是利用了其他原料中自然帶入。(打個小tips:若非其他原料帶入,產品配料表中則會顯示具體成分名稱。)
就例如,惠氏啟賦藍鉆和蘊淳就在產品詳情頁中,明確標明了“啟賦產品中含有低聚半乳糖,且含有一種天然母乳低聚糖3'-SL”。而金領冠珍護鉑萃則是來源于生牛乳,為乳原料的衍生制品。但從中也可看到,已有多家乳企盯上這一領域。
隨著市場對HMOs營養價值的認識不斷加深,這對于乳制品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鞏固和提升自身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重要機遇。
HMOs未來發展幾何,乳企能靠其撐多久不被同質化?
不過乳業分析師宋亮曾對外指出:“母乳低聚糖(HMO)獲批,原料供應壓力下,短期內可能造成該款嬰配奶價格小幅上漲,應該不會造成大的市場動蕩。但隨著市場逐利的心理加劇,中小企業逐步跟上,或面臨新一輪同質化競爭”。
根據QYResearch的統計及預測,2023年全球母乳低聚糖 (HMO)市場銷售額達到了5.77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26.42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24.6%(2024-2030)。
目前,國內外眾多企業在學術端或產業端深耕。其中包括雀巢、科漢森、帝斯曼-芬美意、IFF、惠氏、菲仕蘭等外國企業,以及伊利、蒙牛、飛鶴、澳優、恒魯生物、一兮生物、芝諾科技等國內企業。
據悉,惠氏營養品早在30多年前就依托母公司雀巢集團的科研實力,開展了一系列針對HMO的科學研究。打造了HMO學術交流平臺,以及成立母乳低聚糖知識中心-惠氏營養科學中心HMO學院等。截至目前,該公司針對HMO這一成分已擁有超過80項相關專利、發表70多篇相關權威科學論文,并開展20多項相關臨床研究,覆蓋4大洲20多個國家。
而伊利金領冠致力于中國母乳特點的探索,更是在2014年就早早地開展了母乳中HMOs的相關研究。截至目前,伊利金領冠已經獲得了12項HMO相關技術專利,涉及HMOs與益生菌、益生元等多種營養元素的聯合應用,致力于改善寶寶腸道微環境、提高寶寶免疫能力等。
此外,蒙牛也早在2016年就聯合國內外多家高校與研究機構,針對中國母乳中的HMO構成展開深入研究。去年10月,蒙牛自主研發的2′-FL通過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審批,成為首批獲批企業中唯一的中國本土企業。
總之,HMOs市場的快速發展為乳制品企業帶來了重要機遇。但往往也伴隨著挑戰。隨著行業不斷創新進步,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企業打出HMO這一產品賣點。如果想要以此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需要乳企在此方面持續深耕創新。
資料參考:
[1].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母乳低聚糖(HMOs)的科學共識[J/OL].中國食品學報.
[2].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嬰幼兒配方食品分會.行業文章|母乳低聚糖知多少?.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