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她經濟”的崛起以及健康生育觀念的普及下,月子中心正備受關注。實際上,月子中心產業已經在國內存在了有20多年,但由于出生率逐年降低、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行業門檻低、收費高、誘導消費套路多和成本高利潤低等硬傷,使其發展始終存在局限性,市場亂象不斷,關店潮甚至成趨勢······
但業內對月子中心產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在今年兩會期間也再次受到重視,相關提議也直擊產業痛點。
新生兒逐年減少,月子中心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女性的思想更為開闊與獨立。新時代女性對自己越來越重視,強調“悅己”的主觀感受。在消費領域中亦是如此,“她力量”逐漸演變成一股經濟力量,“她經濟”正引領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
近幾年快速火起來的“月子經濟”正是“她經濟”下快速發展的商業模式。85后、90后和00后女性是“月子經濟”的最主要消費群體。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6年國內月子中心市場規模僅67.6億元,到2021年這一數字變成17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1.4%,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達到281億元,平均年復合增長率為17.2%。
雖然市場規模在近兩年開始加速發展,但行業的成熟度依舊很低,很多剛性的消費需求還未得到滿足,頭部效應也不明顯。據統計,國內前五大月子中心的市場占有率僅在10%左右,龍頭企業愛帝宮的市場占有率也僅有4.3%。
除了玩家少,月子中心的市場下沉也存在局限性,品牌連鎖門店主要扎堆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據福布斯中國2023年數據,在愿意去月子中心的人群中,有83.3%居住在國內一線城市。但有行業人士表示,月子中心在未來將逐步下沉到地方市場中,成為一個覆蓋到全社會的服務產業。
業內人士對月子中心行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尤其是在龍年生育將出現小高峰的情況下,“未來兩年中,月子服務行業將持續向好,有偏高端的月子中心正準備增加房間數量?!?/p>
但資本似乎并不是很看好這一賽道。隨著新出生人口逐年降低,融資事件發生頻率也相對較低。據業內人士透露,“近兩年月子中心的融資事件相對較少,上市公司的表現也乏善可陳。”據統計,該賽道近兩年主要的融資事件包括:上市企業愛帝宮在2023年獲得2.25億港元融資;錦恩健康在2022年獲得1500萬元Pre-A輪融資,并在2023年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另一家企業圣貝拉在2023年7月完成數億元C-3輪融資。
此次龍年新出生人口可能出現的小高峰或將階段性扭轉前兩年的行業發展態勢。但高潮過后,新出生人口率逐漸下降還是行業要面對的現實難題。
所以,如何破局?
關店潮的背后,市場監管缺位
在破局之前,先來看看為什么一個在中國已經存在了20多年的商業模式,市場發展得還如此不盡人意?
沒有明確的國家監管部門。一個月子中心所涉及的消費場景太多,包括營業登記、住宿、餐飲、醫療、環境衛生等各方各面,而這些場景又分屬多個分管部門監管,很容易出現管理混亂或“三不管”。換言之,月子中心其實是一個游走在“灰色地帶”的產業。
門檻低。月子中心分屬母嬰保健行業,而母嬰保健機構在國內還是一種新興業態,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沒有專門的經營范圍、行業類別表述及注釋,被歸類于居民服務中的“家庭服務”。所以,月子中心其實就是一套集住宿、餐飲、護理、康復為一體的家庭服務,服務門檻相對較低,流程比較寬松。所以,一些小作坊入局靠低價獲得市場優勢。但這些小作坊往往存在管理不規范、消毒殺菌不徹底、安全隱患大、服務人員素質低下等亂象,破壞行業聲譽,擾亂市場的健康發展。
收費高。市面上比較正規的月子中心套餐一般有兩種價位:一種是走高端路線,主要出現在一線城市中;一種是價格偏低,在三四線城市里。筆者了解到,北京某高端月子中心的客單價在20-60萬之間。據業內人士表示,“高端月子中心除了滿足消費者基本的專業服務外,還要為客戶提供溢價產品,如社交圈層、家庭關系的協調等,其錨定的客戶群其實是流動資產在5000萬以上的高消費人群。”而價格偏低的月子中心價格也要幾萬塊,相當于小縣城大部分人半年的工資,普通人還是住不起。據艾瑞咨詢數據,60%以上選擇月子中心寶媽的消費預算控制在3萬元以下。價格太貴是月子中心攬不住消費者的一個重要原因。
圖片來源小紅書用戶
套路多。據多位寶媽反應,月子中心里還存在很多隱藏收費。只要一進月子中心,就會有人不斷地對寶媽進行誘導消費,比如寶寶照片的拍攝、產后健康恢復、乳腺疏通等。據寶媽反映,“他們會跟你說乳腺太散,孩子吃不透,出月子后要定期疏通,不然很容易堵奶。”很多寶媽在這些忽悠之下,購買了非常多的增值服務,有網友總結道,“搞傳銷才是月子中心的真實目的。”
不賺錢。寶媽們被高收費阻擋在月子中心外面,月子中心也在為賺不到錢而叫苦不迭。據業內人士透露,“月子中心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暴利生意。很多門店為了追求光鮮亮麗的環境,一個小縣城里的月子中心前期裝修費就可能達到800萬,再算上租金和各項成本,一年下來,至少需要100個客戶才能保證現金流能夠正常運轉。”但問題是,在出生率逐漸下跌的現在,如何在一個小縣城里找到100個且能出得起這筆錢的準媽媽是個難題。高開低走似乎成為大多數月子中心的命運。
月子中心的裝修 來源小紅書用戶
綜上難題都是月子中心這個行業發展滯后的癥結所在,在沒有找到“良藥”之前,月子中心看起來都是一門難做的生意。
如何破局?
突然關門、欠錢跑路、服務惡劣、環境衛生差、不專業、亂收費等問題在月子中心這個行業中頻頻發生,大部分玩家的發展往往是“半路折戟”。母嬰前沿注意到,從2023年底開始,多家月子中心相繼陷入困境。比如突然宣布停業的上海喜喜月子中心,該門店悄然停業且不通知消費者,打得眾多待產寶媽措手不及。門店后續拒絕退款要求,只提供低價代替的月子中心。
一個以“愛與關懷”成長起來的行業卻亂象叢生,著實令人憤慨。一次次的退費難、維權難和卷款跑路事件,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幸運的是,隨著“她經濟”的興起,產后母嬰保健服務需求與日俱增,月子中心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在今年兩會期間,“天眼新聞”推出的“我向兩會提個問”建言征集活動中,省政協委員徐祖在回答網友關于月子中心的提問中表示,建議出臺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建立規范的培訓機制和醫聯體機制、實施白/黑名單公示制度、主管部門建立評價體系并加強宣傳教育。
這些建議都將有益于月子中心產業的健康發展,整頓行業亂象,引導月子中心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提高服務水平,推動行業向更加專業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事實上,早在2018年的兩會上,李秉記代表就對月子中心的發展作出建議,包括明確主管部門、規范服務管理標準、提高專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意識、完善服務保障機制、統一指導收費標準并建中低檔月子會所,避免過度消費母嬰市場。
當然,除了對行業的管制約束,業內人士也應當以責任心和專業精神,加強與醫療機構的合作,建立規范的培訓機制主動參與行業自律,制定行業規范,加強自我管理,致力于提升整個行業的服務水平和形象,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