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銘利達(301268.SZ)披露2024年年報及2025年一季度報告。受光伏、儲能等行業周期性調整影響,公司2024年整體業績承壓,實現營業收入25.59億元,歸母凈利潤為-4.69億元。但隨著客戶結構持續優化、業務重心逐步向高增長賽道傾斜,公司汽車板塊實現強勁增長,海外產能加快落地,新興業務持續推進,整體經營韌性和未來成長動能顯現。2025年一季度,銘利達實現營業收入6.55億元,同比增長17.99%,為后續業務修復奠定基礎。
汽車板塊強勢崛起,2024年營收增超2成
在光儲業務短期波動背景下,2024年汽車業務成為銘利達新的增長引擎。
數據顯示,2024年,銘利達在全球領先汽車客戶中的項目拓展持續提速,全年汽車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4.34億元,同比增長20.67%,占總營收比重提升至56.06%,首次超過光伏、儲能業務,成為公司第一大板塊,顯著增強了整體經營的穩定性與抗風險能力。
產銷兩端同步提速進一步鞏固了這一趨勢。報告期內,銘利達汽車結構件銷售量達4744萬件,同比增長48.60%;生產量達5855萬件,同比增長78.72%。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持續擴張的大背景下,銘利達通過強化同步研發、提升一站式配套能力,持續擴大在全球核心車企的配套比重,訂單與交付規模實現雙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變化進一步支撐了公司汽車業務的擴張。2024年,全球汽車市場呈現“東升西穩”的特征,亞洲新興市場(如印度增長1.7%、越南增長12.6%)表現亮眼,而日本(下降7.5%)、德國(下降1.0%)等成熟市場壓力加大。中汽協預測,2025年全球汽車銷量有望突破9000萬輛,中國市場將繼續以超過3%的增速領跑,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或超過50%。
在此產業背景下,銘利達緊抓新能源結構件需求快速擴大的機遇,通過同步開發、深度配套全球頭部車企,快速提升市場份額。據悉,目前,某全球排名前四的汽車集團的新能源汽車項目開始逐步進入批量階段。
依托產銷兩旺的基本面和持續拓展的優質客戶資源,銘利達汽車業務有望在未來進一步放大對整體經營表現的正向貢獻。
值得關注的是,受光伏和風能不穩定性影響,近期歐洲部分地區包括西班牙、葡萄牙等出現大面積停電。市場普遍預計,未來儲能系統將在當地迎來更大規模的裝機需求,也為銘利達的儲能結構件領域的業務拓展帶來潛在增量空間。
海外基地提速建設,全球客戶拓展初見成效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國內精密結構件龍頭,銘利達已在廣東、江蘇、四川、重慶、江西等地設立生產基地,形成覆蓋珠三角、長三角、西部地區以及中部地區的產業布局。近年來,結合客戶需求,銘利達逐步推動海外基地建設,2024年已在北美墨西哥和歐洲匈牙利布局生產基地,以更好滿足全球客戶需求。
為順應全球客戶結構變化及市場布局需要,2024年,銘利達優化國內資源配置,陸續關停湖南和安徽兩地部分生產基地,將更多資源集中至海外重點區域。隨著海外基地的逐步建成投產,銘利達有望大幅縮短交付周期,產品觸達市場更加高效,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預計將在未來轉化為穩定的規模效益。
與此同時,2024年,銘利達在國際汽車客戶拓展上亦取得較大突破。年報顯示,銘利達順利通過兩家全球知名汽車品牌集團的供應商審核認證,預計該類客戶項目將逐步進入穩定供貨階段,為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構建中長期訂單來源、推動業務持續增長奠定基礎。
可以看到,海外產能擴展與國際優質客戶突破的雙重驅動,意味著銘利達全球化布局成效初顯。隨著海外基地效能逐步釋放,國際業務規模持續擴大,銘利達全球市場競爭優勢有望進一步鞏固,助力業績修復與中長期增長。
夯實精密制造優勢,液冷與機器人布局開拓新增長極
在汽車結構件快速放量的同時,銘利達持續夯實在精密結構件制造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為新興業務拓展打下堅實基礎。據介紹,銘利達產品覆蓋金屬、塑膠兩大類,具備壓鑄、注塑、沖壓、型材等多種成型工藝,能夠為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安防等多個領域提供“一站式”結構件配套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對功能性、密封性、輕量化等多維性能的高標準需求。
過去,與國際頭部客戶的深度合作,也持續錘煉了銘利達的工藝能力與研發機制。公司在模具設計、結構研發、樣品開發、結構測試等環節具備完整能力。當前,銘利達已實現從單一產品供應向產品前期協同研發的模式轉型,在汽車等高端客戶項目中實現穩定供貨,形成高附加值、高粘性的客戶結構。
依托成熟的制造體系和工藝優勢,銘利達正在加快拓展液冷與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培育第二增長曲線。
據悉,在液冷領域,銘利達面向AI服務器、高性能數據中心等冷卻效率要求極高的場景,推進定制化散熱結構件的開發與試樣驗證。
在機器人業務方面,銘利達聚焦工業機器人與智能終端核心結構部件,已啟動產品方案研發和客戶需求對接,后續將結合細分行業標準和技術趨勢加速推進量產導入,拓寬產品邊界,提升盈利韌性。
通過聚焦精密制造主業、加快新興賽道技術轉化與市場開拓,銘利達正在結構件高端化、多元化發展路徑上構建第二增長極,提升長期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