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市場悄然到達新的里程碑。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截至9月29日,全國快遞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
其中,品牌全網營收規模居前三位的快遞企業分別是順豐速運、中通快遞和圓通速遞。
值得關注的是,相對于此前公布數據時對業務量的側重,這次官方對營收亮點給予了更多關注。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過于追求量容易導致快遞行業盲目以價換量,博弈內卷。而或許目前,監管層面更希望表達以價換量不可取,高質量發展、提升整體效益才是關鍵。
比如排在榜首的順豐,過去兩個月的營收和業務量都實現了明顯增長,頗具領跑姿態。
國家政策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引導,會令快遞行業發展更健康。但更讓我們深思的是,快遞企業在這種高質量發展趨勢中,應當以什么方式發揮作用?
科技激活生產力 底盤建設是基礎
好的業務成績,一定源自對行業基本面的深刻理解。經歷著變革的快遞行業,尤其如此。
中信建投7月發布的行業研報指出,快遞行業具備“飛輪效應”,但行業發展到現在,已需要解決結構升級、效率放緩、成本升高等問題。
怎么解決?引入新的變革,用科技優化模式。國家郵政局今天在公眾號渠道發布的綜述文章一錘定音——“郵政快遞業已經在悄然間撕掉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固有標簽”。
比如根據2024年8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當月快遞發展能力指數同比提升了6.5%。國家郵政局總結的原因包括基礎保障能力加強、自動化作業水平提高、末端無人化持續推進等等。
無人化是目前行業提升效率的重要抓手。順豐在中轉環節就投入了更先進的無人車、AGV等設備,中通也已打造了無人車運營管理平臺。
(圖源:順豐集團)
不過在末端,技術還有更多提效的方式。比如順豐正利用在二十多個業務場景有豐富知識積累的“豐語”大模型,給一線小哥提供業務幫助。
科技創新升級了快遞業務的基本面,夯實了運營底盤。于是,快遞企業也可以進一步探索業務價值的提升。
高質量服務助力快遞價值系統性提升
郵政快遞行業當前正推進“兩進一出”工程——進村、進廠、出海,這其實需要快遞企業走到最一線的場景,在做好配送的基礎上參悟新的發展邏輯。比如上半年,極兔中國實現盈利,一個驅動因素就是不斷挺進下沉市場。
再以“進廠”為例,中國郵政快遞報報道稱,全國已累計打造快遞服務制造業業務收入超百萬元項目1900多個。在一線,最重要的是針對企業需求提供精細化服務。
行業規模最大的龍頭順豐對此有更多心得。比如生產銷售涉及的環節多、因素復雜,順豐就跳出末端搬運工的角色,瞄準整條供應鏈,打造行業標準化組合套餐,從“賣產品”轉型為“賣方案”。最近,新勢力車企蔚來就把合肥的PCDC配件分撥中心項目交給了順豐供應鏈。
在末端派送履約環節,C端消費者更看重時效和體驗,行業因此加大了這方面投入,電商平臺也往往將時效作為亮點。服務了不少電商商家的順豐,目前能提供“小時達、半日達、當日達、次日達”全方位立體服務。僅僅截至2024年7月,順豐“半日達”就已經為超過2000萬個人用戶和100萬商家提供服務。
(圖源:順豐集團)
所以,部分平臺或者品牌想擴展業務,就會首選和順豐合作。順豐也以開放心態緊密織網,讓高質量發展普惠面更廣,助力產業升級、服務升級。
可持續發展,凸顯長期主義
最后,快遞行業還有一個特殊點在于資源——業務規模越大,資源需求也越大。僅僅一個快遞紙箱,處理不好就會帶來規?;速M。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快遞循環包裝箱》推薦性國家標準于今年6月1日起實施,其中有一項內容很重要——“給出了快遞循環包裝箱循環次數、標簽等建議,引導建立包裝箱循環運營管理系統”。
誰應用,誰就需要對這些資源負責。據快遞雜志報道,當前不少快遞品牌在地方網點推出了各類廢舊紙箱回收活動,搭配對紙箱技術的升級,實現環保。
以順豐為例,2013年,國內首家快遞包裝實驗室在順豐誕生,專門研究綠色包裝問題。2023年,行業首個塑料包裝廢棄物全流程閉環回收再生項目,又是由順豐啟動,與時俱進地探索綠色回收模式。
順豐緊跟國家高質量發展政策,推動行業資源高效利用回收,也帶來了顯著成果。去年,順豐的行動累計減少原紙使用約4.3萬噸。今年5月,它連續第三年上榜《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單,成為唯一入榜的快遞物流公司。順豐所堅持的全面高質量發展策略,正是政策所倡導、市場所需求的。
(圖源:順豐集團官網)
從今天的“千億件量、萬億營收”出發,中國快遞行業還會走向新的高峰。而不論環境如何變,高質量發展將始終是快遞行業發展的主旋律。能讀懂這一層含義的快遞企業,會實現更長遠的領先。
來源:松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