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前,一輪力度最大、范圍最廣的政策利好撲面而來。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開會議,明確要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此前,央行、證監會等監管機構合力發布重磅“政策大禮包”,宣布降準、降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首次創設貨幣政策結構性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旨在提振經濟并增加市場流動性。
國外市場方面,由于9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環比下跌,市場對于美聯儲11月再度降息50個基點的預期升溫。就在一周前,美聯儲宣布降息50個基點,為四年來首次降息,聯儲貨幣政策開始轉向寬松。
在國內外政策共振之下,市場迎來了久違的連續反彈。據高盛報告,本周二(9月24日)中國股市的日凈買入額創下近三年半來最高水平。從策略上來看,分析認為,在增量資金推動下,多頭會以“A股指數期權-高股息-H股科技互聯網”的路徑由A股向H股傳導。
港股來到修復窗口期
結合最近的政策導向來看,一攬子政策刺激組合拳尚未結束。比如,用于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回購增持再貸款”首期額度為3000億元,若此項工具用得好,后續料會祭出第二期、第三期計劃。
再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要發行使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要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實施有力度的降息。”也即意味著繼寬松的貨幣政策之后,后續財政刺激政策有望積極發力。
一系列政策性利好指向的均是一個大的方向:提振預期、刺激需求,改善國內經濟環境。而這也是港股和A股市場反彈的底層邏輯,如今對沖基金等增量資本押注的正是中國經濟增長。高盛在最新策略報告中指出,從本輪寬松政策措施可以看出政策制定者關注經濟增長和市場,足以催化一輪政策引發的反彈。
高盛認為,相對于A股,港股的盈利修正更為強勁。根據摩根大通報告,港股市場的賣空占比正在下滑。東吳證券等分析認為,當前港股市場已經走出底部區間,可把握好科技、互聯網估值修復窗口。
首先,港股科技類標的具有相對更優的基本面,從港股半年報的盈利增速可以看出,相關標的盈利能力顯著高于A股。
其次,港股的估值水平仍然偏低,A股和港股的溢價尚維持在歷史高位,港股主流公司市盈率(PE)約三四十倍、市銷率(PS)10倍左右,相比A股更加具有性價比。比如,作為典型的科技、成長股,2021年于港交所上市的AI行業龍頭百融云創(百融云-W,6608.HK)當前的PE約在11、PS甚至不足2倍,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估值具有吸引力。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百融云創的造血能力一直領先同業,自2018年以來,該公司已經連續六年錄得盈利。根據此前該公司發布的2024中期報告顯示,公司核心財務指標穩健上揚,上半年實現總收入13.21億元,同比增幅6%,經調整后的凈利潤達1.97億元,調整后凈利潤率為15%,若剔除掉期權費用及其他收入等非主營業務經營性收益影響,經調凈利潤同比實現增長。
關注優質標的補漲機會
本周以來,百融云創溫和反彈,市場成交量明顯放大。鑒于本輪政策催化下,明星標的領航反彈,機構分析認為,類似百融云創這樣的小盤股后續有望進入補漲行情。資金回補的動能在于,作為港股AI代表性標的,百融云創的中長期增長能力和持續盈利預期均向好。
資料顯示,百融云創有兩大核心主業,其中,作為“壓艙石”的MaaS(模型即服務)業務在上半年實現了穩健發展,核心客戶數同比增長13%至165家。百融云創的MaaS服務以決策式AI為主要技術,輔助B端調用模型和評估結果。
百融云創中報特別提到,上半年MaaS業務經歷了逐步恢復的過程,“特別是在6月份,收入實現了顯著的同比增長和環比提升。”
市場分析認為,隨著國內貨幣政策成效不斷顯現,融資成本下移,下半年社融規模有望繼續恢復。宏觀基本面的修復勢必將帶動MaaS業務繼續增長。同時,在存量業務已經全面領先行業的基礎上,百融云創還將MaaS服務拓展到了電商、人力等多元領域。
再說BaaS(業務即服務)業務,作為百融云創的第二增長曲線,以生成式AI驅動的BaaS已然成為其增長主引擎。其中,BaaS金融行業云上半年取得收入5.89億元,拿下同比20%的高增幅。
百融云創的BaaS業務旨在提供一站式的AI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幫助商業機構實現資產運營成果轉化。該業務模式現已在多個場景中展現出強大的潛力和應用能力。比如,新銳業務線財富管理領域,今年上半年實現了收入和客戶數量的雙增長。
中報顯示,上半年百融云創不斷迭代升級大模型技術,并突破性將其融入到智能語音交互的業務鏈條中,通過模型量化、蒸餾和分離式推理架構技術來實現完美融合。以此煥發出的高效能魅力助推BaaS業務持續在垂直行業一些極具交互痛點的場景落子,比如在醫藥行業中,將語音交互大模型(AI VoiceGPT)應用于客戶滿意度的回訪。
此前,百融云創CEO張韶峰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從潛在應用空間來看,保守估計BaaS面對的市場體量將是萬億級別的。
他表示,當前BaaS業務還處于前置投入和拓展版圖階段,利潤尚未完全釋放。此前依托大模型,百融云創進行了很多前置性投入,包括AI Agent企業級服務、3D數字人等等,當進一步規模化時,將和MaaS業務形成更強大的閉環飛輪。“因此,放眼未來三至五年,我們對持續的盈利增長充滿信心。”
不僅如此,百融云創還通過持續回購頻頻釋放利好,上市至今,該公司已拿出超6億港元購回自家股份。自中報發布至今,百融云創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回購了約5000萬港元股份。
來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