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斷一座城市的熱度?
“流量”顯然是一個衡量標準。一個城市受到高關注時,往往會在線上掀起討論浪潮,同時線下投資持續升溫。
近期,懷化這座低調的城市就承接了一波流量。第十一屆全球湘商大會召開,來自世界各地的湘商代表、院士專家、知名民營企業家代表等1000余名嘉賓齊聚懷化。
據悉,在本屆大會上,懷化實現省級簽約項目19個,投資總額159.5億元,市級簽約項目102個,投資總額達345.7億元。
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通過全球性平臺,懷化進一步被世界看到。懷化市副市長韓曉波也表示:“本屆大會將為懷化帶來開放發展新機遇,為懷化增強開放經濟新動能,為懷化塑造開放城市新形象。”
而將時間拉長來看,沿著歷史必然的軌道,懷化早已在時代浪潮中悄然崛起。從“火車拖來的城市”到如今的國際陸港,懷化向內解構、向外重構,做出了充足的準備駛向新未來。
“湘”約懷化,區域商業生態更豐滿
自“湘商元年”2007年起,湘商大會不僅成為了各地湘商緊密聚首、交流合作的一面精神旗幟,也是十分重要的項目孵化器。
可以看到,此次湘商大會共簽約299個項目,投資總額超1500億元。其中,懷化共實現簽約項目121個,投資總額505.2億元,簽約數量占到了全省的40.4%。
顯然,懷化是本次湘商大會的投資重點,從具體的簽約項目中,可以一窺懷化的產業力量。
據悉,此次湘商大會的簽約項目聚焦“4×4”現代化產業體系,制造業項目占82.4%,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農產品及食品加工、工程機械、文化創意旅游、航天航空及北斗、新能源、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等特色優勢產業鏈。
而這些也是懷化“5+10”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重要部分,這個龐大體系涵蓋先進制造、醫藥大健康、綠色農產品及其加工、商貿物流、文化旅游五大重點產業,以及箱包皮具、新型顯示、機械裝備、新能源及其裝備、新材料、電子元器件、生物基、中醫藥、種業、食品、商貿物流和文化旅游十大產業鏈。
其中,一些細分賽道正在釋放蓬勃的生命力。
比如箱包皮具產業。截至目前,該產業共引進項目87個,產業鏈上企業達99家,今年1至6月實現產值15.2億元。
再如中醫藥產業。據了解,今年以來,懷化中醫藥產業鏈新簽約項目43個、開工項目35個、投產項目9個,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143%、166%、128%。另外,華潤三九、廣藥集團、修正藥業、上海醫藥、山東扁鵲、中國農墾、國藥控股等43家企業落戶懷化,總投資83億元。
而如今諸多企業入“懷”的盛況,也不禁讓人回想起懷化“以義致利,經緯天下”的洪商傳奇。
在懷化沅江與巫水交匯之處,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洪江古商城,起源于春秋時期,成形于唐宋時期,鼎盛于明清時期,其是湘西南總攬湘滇黔桂鄂物資集散的重要商埠,在一批批洪江商人堅韌打拼之下,走出了桐油、木材、藥材等致富主干線。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新時代湘商入“懷”,一個個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之時,懷化熱土上“一個包袱一把傘,來到洪江當老板”的商業佳話仍在續寫。
古今交替之下,懷化的商業生態也已經更加豐滿。如果說此前洪商時代,懷化的商業力量在全國流動,那么在如今各地湘商助力下,懷化正在走向一個全球化的舞臺,“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并展現新作為”成為了懷化重要的使命任務。
但是,作為一座不沿邊、不靠海、不臨江的內陸山城,懷化憑何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或者說,在塑造商業生態上,懷化究竟具備怎樣的優勢?
解構懷化,憑何成為對外開放前沿
此次湘商大會,不少企業家都對懷化給出了高評價。
三一集團董事長向文波表示:“我來過懷化很多次,懷化優良的營商環境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修正集團董事長修淶貴表示:“我們在懷化、靖州干事安心、放心、舒心、暖心。”
顯然,懷化對于企業落戶具有較大吸引力,那么,又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首先,自然條件優異。眾所周知,一方水土培育一方產業,自然資源稟賦往往是產業茁壯成長的基礎。
看向懷化,其位于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之間,沅水自南向北貫穿全境,境內雨水充沛,氣候適宜。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造就了豐富的礦產資源、水能資源、植物資源等。
比如就植物資源而言,懷化是“中國道地藥材之鄉”,共有中藥材資源2340種,蘊藏量居湖南省第一;茯苓、黃精、山銀花、天麻等23個品種已入選《湖南省道地藥材目錄》,占全省的65.7%。
目前懷化中醫藥產業的迅速發展,也正是得益于懷化的“好山好水”出“好藥”。
其次,交通十分便利。從地理位置來看,懷化地處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區)結合部,南接廣西(桂林、柳州),西連貴州(銅仁、黔東南),并與湖南的邵陽、婁底、益陽、常德、張家界等市和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接壤。
立足這樣的區位,懷化已構建較為完善的“公鐵水空”立體交通網絡,其中涵蓋3條普鐵、3條高鐵、6條高速公路,以及通航北上廣深等12個城市的芷江機場等。這樣的交通建設,促進了產業資源和服務快速流通,營商環境更加開放包容,自然能引來諸多商機。
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交通優勢是懷化產業撬動全球市場的關鍵支點。具體而言,產業出海訴求在于,將產品和服務輸送到全球各地,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而這需要交通基礎設施的持續完善,能夠實現國內和國外兩大市場的充分相連。
目前,懷化無疑具備與世界連接的底氣和實力,從共建“一帶一路”愿景下其重要的發展身位也可以看出。據悉,懷化是國家戰略“雙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面向印度洋國際陸海大通道)在中部地區的唯一交匯點,是湖南省唯一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城市。
站在全球湘商角度來看,懷化以點連線、連線成網營造的開放經商氛圍契合了其“向海”愿景,無疑是一塊必須重視的發展福地。
而著眼未來,交通運輸將會是懷化更加重視的環節。為什么?
一方面,無論是產業出海還是共建“一帶一路”都是長期復雜的工程,懷化響應時代號召,持續發揮區域交通優勢,加強與世界相連,始終具有必要性。
另一方面,追溯歷史,會發現懷化的崛起離不開交通二字。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修建湘黔鐵路、枝柳鐵路,打開西南通道,這也使得地處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區)周邊中心地帶的懷化應勢而起,懷化由此得名“火車拖來的城市”。
借助區位交通優勢,懷化開啟新篇章、站上新高地,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
基于此,近年來,懷化持續推進國際陸港建設,積極打造“依托雙通道、對接兩大洋、服務雙循環”開放格局。
不過,當前懷化國際陸港又展現出怎樣的發展面貌?能否夯實懷化“對外開放前沿”的地位?
建設國際陸港,懷化的一場向外重構
某種意義上而言,國際陸港是懷化在解構自身優勢之后進行的一場向外重構,是懷化繪制“產業出海圖”時必不可少的落筆。
事實上,國際陸港具有十分突出的戰略價值,其利于整合分散的物流資源,一體化運營之下,將是更低的物流成本、更快的運輸速度。而隨著物流便捷程度提高,出海產業的繁榮進程也將持續加快。
具體到懷化國際陸港,其已開通中老、中越、中緬、中歐等4條國際物流大通道,開行國際國內運輸線路98條,開辟北部灣港、廣州港、鹽田港、湛江港4個主要出海口,可輻射全球86個國家和地區,涵蓋74類商品。
另外,懷化國際陸港享受鐵路運價下浮(廣鐵52%、南鐵30%運價下浮)、湖南省內通行費減半、快速通關等優惠政策,物流時間節約20-50%、物流成本節約30-60%。
基于此,懷化的一些出海產業已經騰飛。比如箱包產業,今年1至6月實現外貿出口總額1.4億元。湖南凌秀箱包責任有限公司負責任人魏堯飛表示:“在懷化國際陸港經濟開發區的積極推進下,已建立起2條生產線,年產拉桿箱可達30萬只,預計年產量可達上千萬。”
可以說,國際陸港已經成為懷化產業出海的絕佳路徑。而從優勢產業出發,未來懷化還將最大化國際陸港的作用,與之相關的“一體兩翼”布局思路備受關注。
據了解,“一體”是加工制造業,重點建設三大核心產業園,包括“國際箱包之都”產業園、中國供銷·三農產業園、綠色食品產業園。“兩翼”則是指現代物流業和商貿服務業。
深入來看,“一體兩翼”除了蘊含懷化“商通天下”的愿景,還反映出懷化“以港興產、以產興園、以園興城”的發展理念。
實際上,國際陸港在推動產業出海的同時,也將增強產業的就業吸附能力和人才吸引力,隨著人流、物流的增加,懷化城市化進程將持續加快。比如,懷化商貿服務產業園區有32個專業市場和義烏小商品城、武陵山商貿城兩個綜合市場,可輻射周邊71個縣、4000萬人口。
以國際陸港為陣地,懷化產業向海征程最終成就的將是,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融合和統一。
結語
通過湘商大會,我們看到懷化在完成一場重大的解構與重構,從“火車拖來的城市”到開啟“國際陸港時代”,懷化已經在中國產業全球化進程中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奮斗不息、征程不止。面向未來,懷化定下“兩年成型、三年成勢、五年成標桿”的國際陸港建設目標。按照規劃,到2025年,懷化國際陸港將實現“三個一千”目標,即吞吐量1000萬噸、班列1000列、產值1000億,建成一流國際陸港。
向新而行,期待“大航海”時代的懷化演繹更多精彩。
來源:松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