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一個春日午后,家住長沙市雨花區跳馬鎮的王女士(化名)帶著一歲多的女兒沖進當地一家大藥房,孩子面色青紫、呼吸困難。
正巧在藥房買藥的專業院前急救護士雷秋連見到后,立刻采取行動,用專業的海姆利克急救法解除了孩子的氣道梗阻。幾分鐘后,孩子哭泣,臉色恢復,母親的心終于落回了肚子。雷秋連耐心地向王女士解釋了情況,并建議立即去醫院進一步檢查。從結果看,她的專業與冷靜,挽救了一個小生命。
來源:新湖南
一次“普通”的搶救,需要無數次專業練習。如果說“專家路過”是幸運,那么“成功被救”就是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一個側寫。
據筆者了解,雨花區面積292.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8.1萬,部分街鎮距離中心城區較遠,醫療資源匱乏,為提高緊急情況下的生命救治速度,雨花區在跳馬鎮、東山街道、洞井街道、同升街道4個基層中心設置院前急救分站點,打造院前急救、院內急診、專科治療一體化的急救模式,健全了急救體系。
那么,類似此類提升城區醫療服務水平的舉措,雨花區還做了哪些?在發展衛生健康事業的過程中,雨花區又有哪些獨特的“健康密碼”?
兩個方面看雨花區衛生健康事業成色
長沙,自古就在醫學發展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這里銘刻著張仲景、孫思邈這兩位大醫方濟眾生的足跡,也書寫著“南湘雅”醫學無界、大愛無疆的故事。
在歷史的縮影中,不難看見長沙的發展理念中一直貫穿著完善醫療衛生服務的基因。
但是,時至今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解決民生領域痛點難點問題,對各地醫療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更細致的要求。那么,雨花區如何踐行健康優先的理念,推動相關體系的升級?
據筆者觀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政府高位調度,發揮優質醫療資源稟賦優勢,把基層衛生服務扎實落地。
近年來,醫療改革的推進得到了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區委書記和區長共同擔任醫改工作小組雙組長,定期召開會議,深入研究醫療服務、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基層衛生保障等關鍵問題,并拿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比如,在疾病防控方面,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疾控中心提供技術指導,黃興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實施的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持續惠及當地民眾。2024年,雨花區城市癌癥早診早治工作獲省級表彰,這不僅是對雨花區基層衛生服務工作的肯定,也是對其持續11年的城市癌癥項目篩查成果的認可。
重大疾病、傳染病向來都是防大于治。透過上述案例,我們看到的是雨花區在疾病防控工作中認真落地基層,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導和部門聯動的疾病防控長效機制。
另一方面,雨花區以產業鏈建設為抓手,推動區內大健康產業“科研力”提升。
近年來,雨花區積極引進優質企業資源,落地了湖南藍鑫新材料項目、博瑞醫藥健康產業集團項目以及正醫藥項目等多個項目,還有可孚智慧醫療高精醫學儀器生產基地、博瑞健康產業園等項目在建。
這些企業也成為城區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比如,面對無藥可治、不可逆轉的阿爾茨海默病(最常見的導致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的疾病之一),位于雨花經開區的乾康科技自主研發了阿爾茨海默病早篩產品“尿液β淀粉樣蛋白檢測試劑盒”,不需專業醫護操作,也無需借助儀器,10分鐘可快速鑒別是否存在風險。
可以預見,大健康產業聚焦研發創新,將成為雨花區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總之,從基層疾病防治體系到大健康產業發展,雨花區各部門形成了高效聯動機制,充分調動了城區醫療資源,最終推動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那么,我們能否從中歸納一些發展的關鍵詞?
三個關鍵詞看雨花區“爆改”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作為長沙的“東南門戶”和“城市客廳”,雨花區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是實施強省會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重要舉措。而在筆者看來,雨花區衛生健康服務的獨到之處,可以總結歸納為三個關鍵詞。
1、“下沉”:通過基層醫療服務模式創新,推動城區優質醫療資源普惠。
醫療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資源不均衡,是當前城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普遍面臨的挑戰。除了加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外,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仍需更多創新思路。
對此,雨花區衛生健康局全力推進雨花區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與長沙市中心醫院聯合組建城市醫療集團“1234”模式。長沙市中心醫院組織14個特色專科團隊常駐各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一中心一特色”,培育雨花區基層醫療機構特色專科,形成錯位發展、多點開花的工作格局。
讓專家、名醫在各基層衛生服務中心“生根開花”,是這一工作的核心。從成果來看,資源下沉促進了基層醫療水平提升。2023年,雨花區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人次343.34萬,同比提升49.9%。
注:長沙市中心醫院的內分泌專科副主任王菁在長沙市雨花區洞井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來源:紅網)
與此同時,雨花區還在健康知識的普及方面下功夫。筆者了解到,雨花區2017年投資建成的全省首家區級健康教育館,至今已接待逾5萬人次參觀,成為長沙市中小學生網紅打卡點及兒童青少年健康教育實踐基地。
2024年3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結核病/艾滋病防治親善大使彭麗媛到館調研,盛贊雨花區健康教育館的宣傳模式,并希望吸引更多人來此參觀學習。為進一步提升公眾認知及參與興趣,雨花區積極行動,通過發布12篇新聞稿件及系列探館短視頻(如“花花帶你來探館”“萬萬想不到”),生動展現館內特色,截至4月30日,相關報道與視頻累計閱讀量超80萬。
雨花區,正在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力量擴大傳播覆蓋,力爭把健康教育館打造成民眾的“日常打卡地”,不斷提升健康知識的普及力度。
2、“傳承”:持續培養中醫人才,讓名醫資源在重點人群和亞健康人群中治未病、治慢病等方面發揮獨特優勢。
雨花區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除了西醫專家下基層外,也加強了中醫藥聯盟建設。據了解,全區形成了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指導,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為主體,12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為延伸,156個社會資源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為補充的中醫藥服務網絡。目前,全區中醫藥事業經費占衛生事業總經費的15%以上,區財政逐年遞增對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的投入。
當然,更重要的是中醫人才的培養,雨花區仍然要持續加大對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關注。
傳承張仲景、孫思邈等大醫方濟百姓的精神,讓中華傳統中醫文化成為現代衛生事業的重要力量,這是值得持續探索的方向。
3、“研發”:圍繞科技創新,打造衛生健康事業的“新質生產力”。
上述兩點更加突出中西醫人才在醫療服務體系中的作用,而醫療企業的科技創新、大健康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于城區衛生事業同樣意義重大。
因此,雨花區近年來積極開展醫療產業鏈招商活動,推進智能生物醫療(醫藥)大健康產業鏈建設,自主培育了如可孚醫療、巨翊科技、捷易生物等在內的優質醫藥企業。
如今,這些企業正在通過科研創新,反哺城區醫療科技的進步和醫療技術的提升。比如,可孚醫療成立醫療電子和康復醫學、生物傳感與創新材料、呼吸支持等研究院,希望通過技術的創新加速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提升區域衛生醫療水平。
注:第六屆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上,可孚醫療獲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榮譽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體現了招商引資不是“一錘子買賣”。在企業入駐后,政府還要努力做好存量企業服務工作。我們了解到,在引進企業后,雨花區陸續解決了湖南乾康科技有限公司新廠房需求、可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塊調規等企業需求及問題。
但是,隨著企業發展到新的階段,新問題也隨之而來。以可孚醫療為例,其公司目前戰略性布局聽力業務,開設近800家健耳聽力驗配中心,并持續性推進全國和全球的布局,這也產生了一定困難及挑戰,希望能得到相應政策支持。
如希望針對行業稀缺人才能夠有更好的政策支持,幫助人才落地。同時還希望有聽力產業政策的支持,可孚醫療計劃在長沙設立聽力專科醫院,打造國內首家以耳科疾病治療、眩暈治療、人工耳蝸手術等為業務核心的高水平特色專科醫院,希望能在產業用地、審批、產業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
面對企業快速成長帶來的“新煩惱”,雨花區能否發揮“三長制”作用,為區內企業精準排憂解難,推進智能生物醫療(醫藥)大健康產業鏈建設,這是筆者持續關注的方向。
結語
我們看到雨花區圍繞“如何高效撬動人才、產業等資源優勢,實現醫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這一命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雨花模式”。
人民健康水平是檢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效的重要標尺。黨的二十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雨花區開出的這一劑良方,讓居民健康與城區發展同頻共振,是全國一流現代化強區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舉。雨花區大健康產業也將在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中持續貢獻力量,在中部崛起征程上書寫“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新篇章。
來源:松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