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越長的行業,遇到變革之時,需要經歷的考驗、做出的突破就越多。兩輪電動車,這個非常本土化的賽道,就是如此。
中國是兩輪電動車產銷大國,自上世紀晚期開始,中國兩輪電動車迅速發展,綠源等一批企業在世紀末誕生,開啟了行業的大時代。近三十年后的今天,資歷深厚的綠源也已在港股上市半月有余,兩輪電動車行業開始邁進新的發展階段。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典型之一,行業如何高質量增長,成為了時代的必答題。
10月26日,第40屆中國江蘇國際新能源電動車及零部件交易會(簡稱“南京展”)于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作為電動車行業的歷史盛會,南京展范圍一路從零部件拓展到整車,從傳統自行車到電動化,從本土市場到國際化,成為國民出行方式和國民品牌變遷的記錄者。
而這一次,綠源在上市后的行業展會首秀上,通過“躍境·敢為非凡”綠源S90新品發布會,帶來了自己的第二代電動車全能旗艦S90的非凡之作,也為行業送上了新周期第二次大增長的戰略藍圖,秉持躬耕精神,向中國兩輪行業致敬。透過綠源的奮進之舉,我們看到,中國兩輪車,正在掀開新篇章。
中國兩輪車,牽動全球市場
自1985年中國誕生行業第一輛電動自行車以來,兩輪電動車的重要程度逐步放大。
這里的“重要”,一是指其對于國民出行而言非常重要,從一線城市通勤、服務業配送,到鄉鎮趕集、接送娃,兩輪電動車都是便捷的“硬通貨”;二則是指,因為銷量大、產量大、產業鏈積累深厚,兩輪電動車,匯聚了中國在電機、電池、輪胎等多個行業的產業技術結晶,在全球都具有重要地位。
而這,也是綠源致敬一路向前的中國兩輪的原因。自1997年成立以來,綠源近乎完整經歷了中國電動兩輪車從蹣跚起步,到自立自強,再到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的全過程。從中,綠源也看到了產業背后中國制造“新一極”“世界級民族產業”的潛力。而這種潛力,又對應著國內和海外兩片具有不同特征的大市場。
首先,是中國本土市場和高資本指出,中國以80%市占率成為全球最大的兩輪電動車市場,就像是品牌互相磨煉的競技場。三十多年風吹雨打,電動車技術幾經革新,艾瑞咨詢在《2023年中國兩輪電動車行業白皮書》中指出,“新國標”后,兩輪電動車行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其中,技術是兩輪電動車性能提升的主要助力。
鑒于龍頭企業在技術、渠道等方面的主導地位,華創電新在行業研究中經測算指出,“新國標”使得行業出現出清,龍頭企業市場份額提升,預計兩輪電動車年需求約為5500-6600萬輛。根據中國消費者的實際使用場景,這種增量大致來自短距離出行的下游需求,舊車替換需求,和針對安全性、耐用性等價值的“消費升級”。
而針對全球市場,中國兩輪電動車所具有的想象空間還要更大。以中國“近鄰”東南亞為例,后者是全球第二大摩托車市場,份額約在21%左右。中信證券援引市場機構ASEANstats的數據指出,東南亞目前約有2.5億輛摩托車,摩托車+兩輪電動車年需求空間高達4000萬輛。
和中國市場高度電動化不同,由于海外市場需求和能源行業差異大,其電動化率原本并不高,根據天風證券研究,如泰國、印尼等主要國家在疫情前的電動化滲透率均只有個位數——但是,正因為過去三年特殊時期改變了當地消費者的習慣,以及強化了主流市場靠電動化掌握能源主動權的意愿,當前海外市場已迎來電動化高峰。
例如,菲律賓自2023年開始,提出未來五年內給予兩輪電動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減免的優惠政策;印尼和泰國兩個東南亞消費大國,也在今年決定對每輛電動摩托車提供折合人民幣3000元以上的補貼——作為全球兩輪電動車成熟產業鏈之首,中國玩家的機會來了。本屆南京展,就特別設立了國際電動摩托車新能源汽車展覽會,以及配套的出海增值服務和業務實踐分享。
綜合國內海外市場的增量看,中國兩輪電動車品牌正在迎來多年未遇的時代浪潮,構成了顯著的二次增長紅利。值得關注的是,和第一輪紅利期由基礎出行需求構成不同,這一輪新階段,無論是中國市場的替換需求還是海外市場的“油改電”需求,消費者都已完成了最初的市場教育,對自身需求有明確認知。
所以,要滿足大市場的需求,爭取行業二次紅利,關鍵是需要足夠強勢的產品力,對全場景需求進行全覆蓋。總的來看,這一輪競爭,需要讓中國兩輪電動車的高質量產業優勢得到發揮。
就像綠源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倪捷10月26日對中國兩輪行業的致敬:“不僅要敢為人先還要敢為非凡,致敬奔騰不息的中國制造,致敬敢為非凡的時代同行。”
中國制造的強大實力不僅體現在物美價廉的產品上,更通過過硬的技術和質量向全球市場展示了中國的力量。如果說中國兩輪的一路向前,是從制造業成本優勢向產品高質量優勢的遷移。那么,唯有抓牢技術創新的抓手,才能真正實現從敢為人先,到敢為非凡。
釋放非凡技術力 綠源引領行業代際革命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消費趨勢,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產業價值。兩輪電動車從第一次市場紅利到第二次市場紅利,明顯令人感受到三個變化:市場廣度和深度變了;產品力衡量標準變了;行業發展需要的人才支持、技術支持變了。我們可以斷言,這個行業整體已進入代際革命階段。
當第一代兩輪電動車想在“上坡路”上加速,它們需要更多硬核實力的提升,才能完成向第二代兩輪電動車的躍升。這需要打牢基礎技術的基石,做好最剛性的用戶體驗,也需要開拓創新的堅定意志,針對當前市場需求不斷突破自身極限。
在南京展上,綠源攜第二代電動車S90全能旗艦,完成了產品躍升的創舉,也為行業打開了一扇,觀察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深度突破全球市場的窗口。乒乓球世界冠軍許昕甚至大方稱綠源S90系列電動車為“S90全能大滿貫”,可見其產品力的“能打”。
回歸市場,能更好地明確綠源第二代電動車的突破性價值。以東南亞市場為例,其氣候復雜多變,消費者使用兩輪電動車的場景非常復雜,且一般疏于保養,高溫多雨和惡劣路況對兩輪電動車運行提出了挑戰,低故障率、高穩定性十分影響消費者選擇。
而綠源推出的第二代電動車,恰好主打耐用,將原本近乎“易損耗消費品”的兩輪電動車升華為“耐用型消費品”,深度滿足全場景、全人群需求,在替換升級浪潮中占據了有利地位。
從產品細節來看,綠源S90全能旗艦分為都市版、運動版、高速版和極速版四大版本,對應不同的使用需求。整車搭載了液冷系統、固態電氣系統和智能互聯系統三大系統,其技術優勢,大大提升了電動車的耐用性:
在電機方面,綠源在2019年成功研發液冷電機,并不斷進行技術深研迭代。S90電動車搭載的液冷凸極電機工作效率高達92%,高效區間拓寬25%,提速比高達100%,工作溫度降低70℃,同時抗退磁能力提升了2倍,實現了極速與超遠續航的雙向滿足。
在控制器等核心電氣零部件方面,綠源固態電氣系統令第二代電動車構建了“銅墻鐵壁”式的運行環境防護效應。固態電氣系統采用了一體封裝工藝和充填絕緣導熱介質技術,配備IPX7-IPX8防水等功能,從而實現集防水、抗震、高導熱性能于一身,盡可能避免電器件結露、震壞、燒壞等情況,可謂“重裝上陣”。
此外,以S90為代表,綠源智能互聯系統集成APP一鍵喚醒、車輛監控等智能化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便利的使用體驗;整車搭載的數字化電池養護技術配合石墨烯鉛酸電池,最高續航能達到120KM超級續航里程,并令電池耐用性取得突破,例如在寒冷環境工作溫度低于0℃時,可將數字化電池容量提升20%,可類比工作溫度25℃的工況,綠源還首創了鉛酸電池質保翻倍的創新政策,3年質保,春夏秋冬續航不減,可見其信心十足。
從全面創新到全面突破,綠源S90系列無愧“全能大滿貫”的贊譽,也是第一代兩輪電動車升級為第二代的非凡之作,代表兩輪電動車產業進入成熟化階段,是時候對外輸出成熟的解決方案,讓中國制造業力量惠及更多海外消費者,閃耀全球。
并且,以技術為抓手不是一個階段的工作,而是長遠的追求。綠源身負自主發明專利數量中國第一、產品消費者品質滿意度市場第一等榮譽,仍在堅定推進研發進程,為中國兩輪一路向前提供更多以科技創新引領市場進步、以高質量發展打開全球化未來的借鑒、參考和指引。
預計2023-2024年,綠源將推出液冷凸極電機,榮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發明一等獎的液冷集成電機,也預計在2024-2025年全面下線投產。
如今,成功上市的綠源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此前招股書顯示,綠源計劃將公開募股募集資金的30%投入研發,繼續夯實根基。從26年前勵志創業開創中國兩輪新局面,到今天重押科技創新突破中國兩輪新未來,綠源的創業史,恰好和兩輪電動車市場的變化同頻共振,也體現了一代中國制造業創業者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
中國兩輪,一路向前!我們相信,秉持著這樣的意志,以綠源為代表的中國兩輪電動車行業,會繼續在全球產業鏈版圖上,穩健疾行、遙遙領先。
來源:松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