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晚間,上海農商銀行(股票簡稱:滬農商行,股票代碼:601825)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及2025年一季報。
2024年,上海農商銀行圍繞新三年發展戰略目標,保持戰略定力,在復雜多變的行業環境中交出了一份穩健發展答卷。
持續回報股東,筑牢資本市場長期信心。該行計劃對普通股每10股分配現金紅利1.93元(含稅),共計18.61億元(含稅),擬制定并實施2025年中期分紅。加上2024年中期已派發現金紅利23.05億元(含稅),2024年上海農商銀行累計派發現金紅利41.66億元(含稅),現金分紅率33.91%,在目前A股已披露分紅率的上市銀行中排名第二,較2023年度分紅率提升3.81個百分點。
業務規模持續擴容,存貸款穩步增長。截至2024年末,集團資產總額14878.0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87%,其中貸款與墊款總額7552.1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15%;集團負債總額為13598.2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58%,其中吸收存款10721.4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48%。
經營效益穩中增效,負債成本管控成效顯著。2024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66.41億元,同比增長0.86%,非利息凈收入占比24.53%,較上年上升2.90個百分點,營收結構逐步優化;歸母凈利潤122.88億元,同比增長1.20%,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0.35%,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保持盈利韌性。值得關注的是,該行通過打造交易銀行為引擎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主動優化負債結構等舉措,實現存款平均付息率同比下降17BPs,近三年累計下降28BPs,負債成本管控成效顯著。
資產質量保持平穩,風險抵補穩中提質。2024年末,集團不良貸款率0.97%,自上市以來始終保持在1%以內。撥備覆蓋率352.3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4.73%,繼續在A股上市銀行中保持高位。
2025年一季度,上海農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65.60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同比保持增長;實現歸母凈利潤35.64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同比增長12.58%。截至2025年3月末,集團資產總額突破1.5萬億,達到15399.2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50%。
分紅率33.91%再創新高 擬實施2025年中期分紅
上海農商銀行同步披露了202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將對普通股每10股分配現金紅利1.93元(含稅),共計18.61億元(含稅),加上2024年中期已派發現金紅利23.05億元(含稅),2024年累計派發現金紅利高達41.66億元(含稅),股息率約5%,2024年度分紅率提升至33.91%,較2023年度分紅率提升3.81個百分點,在目前A股已披露分紅率的上市銀行中排名第二。在最新公告的《估值提升計劃》中,該行還提出“將明確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合意水平,以此作為分紅政策制定的風向標,并將分紅比例的穩中有升作為分紅規劃的重要目標”。
此外,該行還披露擬制定并實施2025年中期分紅,2024年該行就是首家落地實施中期分紅的A股上市銀行,此次延續全年兩次的分紅頻率,彰顯了與投資者共享價值創造成果的決心。
自2021年上市以來,上海農商銀行將維護股價穩定、提升市值表現與分紅可預期性作為重要管理目標,每年現金分紅比例始終保持在當年歸母凈利潤的30%以上,2022年、2023年現金分紅率分別為30.06%、30.10%,保持穩步增長,累計派發普通股現金股利165.20億元(含2024年度分紅),為IPO募集資金總額的1.92倍。
除了長期為股東創造價值的理念,較高的資本充足水平也是上海農商銀行持續維持較高分紅水平的底氣。截至2024年末,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4.73%,較2023年度大幅提升141BPs,位居A股上市銀行前列,既為經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風險抵補能力,也為促進股東回報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海農商銀行日益凸顯的紅利投資價值驅動資金買入、市值持續提升。從股價表現看,該行2024年全年漲幅63%,排名銀行板塊第二位。
資產質量扎實 長期處于行業較好水平
打造穩健發展的品質銀行是上海農商銀行的戰略目標之一,該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力此前表示:發展戰略、經營策略和文化基因這三個方面的穩健,是上海農商銀行穩健發展的內核,是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和最大底氣。
“穩健”的特色也反映在經營數據上。截至2024年末,上海農商銀行不良貸款率0.97%,2025年一季度末與上年末持平。值得一提的是,該行不良率自上市以來始終保持在1%以內,總體處于A股上市銀行前1/3水平。
截至2024年末,上海農商銀行撥備覆蓋率352.35%,繼續處于高位,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繼續保持充足的風險抵補能力,為長期穩健經營筑牢安全墊。
在行業資產質量整體承壓的背景下,上海農商銀行資產質量扎實的原因:一是區位紅利,傳承自誕生于1949年的上海農信事業,上海農商銀行已在上海扎根七十余年,通過360余家網點為主干、千余家“心家園”公益服務站為支撐的全方位、多層次服務體系,實現上海市街道和鄉鎮全覆蓋。2024年,該行95.1%的貸款投放在上海地區,上海雄厚的經濟基礎、合理的產業結構、蓬勃的市場活力為該行保持優良的資產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堅持穩健經營,始終堅守風險底線思維,強化風險全流程管理,積極落實各項舉措并加大清收處置力度,不斷提升風險管理技術,有效防控信貸領域風險,確保資產質量保持穩定可控。
三是借數字化轉型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健全集團數智化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探索AI技術在智能合規風控領域的應用,進一步夯實穩健發展根基。
構筑特色經營優勢 以“五大體系”響應“五篇大文章”
2023年,上海農商銀行就在新三年戰略中提出構建“以財富管理為引擎的零售金融服務體系、以交易銀行為引擎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以三農金融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以科創金融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以綠色金融為底色的可持續發展金融服務體系”。“五大體系”與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高度呼應,體現出該行對“人民金融”探索和實踐的主動性與前瞻性。
從戰略層面全面推進“五大體系”建設,使上海農商銀行在行業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逐步培育出新的業務增長極,通過在細分賽道、垂直領域日漸凸顯的客戶價值創造能力,構筑起回避“內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護城河”。
零售轉型持續深化,加快布局養老金融。截至2024年末,該行個人客戶數2473.22萬戶,較上年末增長6.39%;零售金融資產(AUM)余額7953.1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63%;理財產品總規模1783.96億元,繼續保持全國農村金融機構首位。加快布局養老金融,代發養老金客群規模127.51萬戶,在上海全市排名第二。2024年,已建成55家養老金融特色網點,千家“心家園”公益服務站實現上海全市街道和鄉鎮全覆蓋,支持由中共上海市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的“美好社區先鋒行動”,以黨建為紐帶提高賦能社會治理質效。
科技金融持續優化,為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截至2024年末,該行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突破1149.8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4.29%,信用類貸款占比20.42%,中長期貸款占比44.11%,體現出科技金融長期主義理念。年末科技型企業貸款客戶數4278戶,較上年末大幅增長30.63%,服務上海市近半數“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約三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分別增長23.74%、17.22%。2024年,該行構建起投資銀行部+科技金融事業部+12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多個科技金融專營團隊的“1+1+12+N”的科技金融專營機構體系;強化“五專服務+六維賦能”為核心的鑫動能3.0綜合服務體系,聯合政府、交易所、投資機構、產業園區、孵化器、券商等深入構建科技金融服務聯盟“鑫生態”,從產業資源整合、政策資源對接、投資機構引薦、專業輔導咨詢、人才管理服務、成果轉化賦能六個維度為“鑫動能”客戶提供賦能增值服務;創設行業研究院,扎實踐行“科創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的科技金融服務理念。
綠色金融穩步推進,打造長三角最具綠色底色的銀行。截至2024年末,該行綠色信貸余額843.35億元,較上年末大幅增長37.28%;表內綠色債券投資余額152.1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71%。落地國內首筆化工行業轉型金融貸款、上海市首批氣候投融資項目,成為上海市首批“產業綠貸”入駐銀行。
綜合金融扎實推進,助力實體經濟提質增效。截至2024年末,該行公司客戶總數34.54萬戶,公司客戶融資總量(FPA)6304.4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70%;對公貸款余額4896.8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33%,其中民營企業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7.64%。發布交易銀行“十鑫十易”系列產品,煥新升級多銀行財資業務,成為全國農信系統首家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直接參與者。
普惠金融提質擴面,持續深耕三農小微。截至2024年末,該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866.0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14%,服務客戶數5.20萬戶,較上年末增長3.53%,客群觸達覆蓋面持續拓寬。涉農貸款余額677.8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12%,其中普惠涉農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6.34%,累計完成268個信用村及9個信用鎮(鄉)認定,服務重心進一步向鄉村下沉,惠及更多農業經營主體。2024年,微貸體系建設迸發新動能,新增微貸首貸授信超7億元,新增微貸首貸客戶近600戶。
數字化轉型邁上新臺階。2024年,該行數據治理取得成效,通過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 4級認證,成為全國首家獲評的農商銀行。
2024年,上海農商銀行堅定戰略定力,走長期主義發展道路,保持資產質量穩健,在復雜環境中筑牢發展根基。2025年,該行表示將堅持三大核心戰略與五大金融服務體系,推動業務創新,寫好“五篇大文章”,全力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綜合金融服務,持續為股東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