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4月23日訊(記者 陸鵬鵬)“短短15天,賬戶里的15萬就沒了。騙子太厲害了,懂得如何拿捏人性,還有人被騙了上百萬。”談及股票“殺豬盤”,股民小雪(化名)懊悔不已。
近期股市回暖,投資者熱情高漲之際,一伙伙精心偽裝的詐騙分子通過冒充券商工作人員,實施新型“殺豬盤”騙局,眾多股民上當受騙,被騙金額從數萬到數百萬不等,有人因此傾家蕩產。
詐騙團伙假冒知名券商
有股民掉入“殺豬盤”被騙百萬
小雪是一名有多年投資經驗的股民,她向記者闡述了自己的被騙經歷。
被騙的起因是一通有關股票投資的電話,對方聲稱可以免費推薦強勢股票,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小雪在一個“加密聊天軟件”里添加到了對方的聯系方式。
左 溝通APP右 匯款APP/ 受訪者供圖
起初,小雪對這通電話將信將疑,但對方自稱是浙商證券的人,并發來了經營證券期貨許可證的圖片,帶有名字的工作證,甚至客服還發來了自己的身份證,在一系列證件信息的加持下,小雪逐漸對他們放松了警惕。
詐騙團伙提供的證件 / 受訪者供圖
“往后的日子里,對方持續通過直播等形式給我洗腦,并聲稱只要跟著一起做,年化收益可以達到200%。最終我還是沒能抗住洗腦,下載了他們的APP浙商匯金,不斷往里面投資轉賬,直至15天后客服消失,賬戶無法提現。”
“在浙商匯金APP中,15天里我在他們的帶動下依靠打新盈利20萬,起初小額的資金還是可以提現的,直到后來我累計轉進去的錢達到15萬,再想提出來為時已晚。”談及此事,小雪懊悔不已。
銀行轉賬 / 受訪者供圖
作為一個有多年投資經驗的股民,當談及被騙的原因,小雪說了很多。
“首先對方假冒浙商證券的人,各種證件讓人放下了戒心,其次是超高的收益回報和群友的鼓動。群里不斷有群友發去銀行提現金的照片,揚言要滿倉跟上。但實際上,這些都是拖,在這個260人的群里,至少200個都是托。”
群聊截圖 / 受訪者供圖
據小雪透露,被騙后立即去報了警,后面得知還有股民以同樣的方式被騙了上百萬。詐騙團伙行騙的流程、手法、話術如出一轍,唯一不同點是詐騙團伙冒充的券商,中信、東吳、東財、華創等知名券商均被仿冒過。
記者臥底股票“殺豬盤”
藍鯨記者深入調查發現,小雪等人的遭遇只冰山一角。在社交媒體上,眾多受害者都曾分享過自己的被騙經歷。為揭開這場精心設計的騙局,記者以新股民身份潛入詐騙團伙布置的陷阱。在為期一周的調查中,親歷了“殺豬盤”的全過程。
1.引流:“殺豬盤”無孔不入,巨額收益誘惑股民
記者了解到,除了電話形式外,詐騙團伙獲客的方式還有很多。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殺豬盤”同樣無孔不入。
為躲避平臺監測,有詐騙團伙在直播間用“一陽指、六脈神劍、花花(暗指同花順)、達達(暗指通達信)、方方(暗指東方財富)”等等隱晦字詞,向投資者暗示自己出售的是炒股指標軟件,并在直播中不斷提示所售軟件能達到90%以上的勝率。一旦有投資者上鉤,騙局便進入精心設計的下一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直播平臺屢禁不止,在秒封后另一個新的直播間又會馬上跳出來。在完成引流后,對方會將上當的投資者從社交媒體引流至微信,再通過微信這個中轉站將投資者迅速轉移至一個名為“云企密信”的加密聊天軟件。
藍鯨記者實測發現,詐騙團伙之所以選擇這里是因為軟件中所有的聊天記錄和文件都會定期自動銷毀,導致受害者難以保存證據,后期維權困難。
2.洗腦:冒充券商從業者,群里10個人9個托
在成功建立聯系后,詐騙團伙便開始精心偽裝其“專業身份”。藍鯨新聞記者調查期間,一位自稱"天風證券高級投顧"的客服人員主動出示了其證券從業資格編號。經記者在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核實,該編號確系真實存在,這成為詐騙分子獲取信任的關鍵籌碼。
為進一步營造專業氛圍,記者被邀請加入一個名為“天風證券內部交流群”的77人群組。在這個看似正規的群聊中,詐騙分子通過精心設計的話術劇本展開攻勢。群內“老師”每日分享”獨家研報”,定時發送漲停股推薦,曬出高額盈利截圖。而在私聊中,客服人員更是信誓旦旦地宣稱擁有"機構VIP通道"、"內幕消息源"等普通投資者難以企及的特權資源。
從這一系列流程來看,詐騙團伙深諳投資者心理,通過"權威機構背書+高收益承諾”的組合拳,讓受害者逐漸卸下防備,深陷騙局。
3.收割:誘導匯款山寨APP,獲利后無法提現,騙子一夜消失
取得信任后,詐騙團伙便開始準備收割,他們會以”開通子賬戶”為由,要求投資者填寫看似正規的證券申請表,繼而引導下載仿冒券商APP。這些山寨APP界面與正規軟件高度相似,但暗藏玄機。當投資者將資金轉入指定賬戶后,便再也無法轉出,詐騙團伙會立刻轉移資金,完成收割。
記者了解到,當下的股票殺豬盤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前端社交媒體負責引流,微信作為中轉站,加密聊天軟件是“養豬場”,最后的山寨券商APP才是“屠宰場”,整個詐騙鏈條環環相扣。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藍鯨記者此前已多次曝光各類股票"殺豬盤"騙局,但今年以來詐騙手法仍在持續升級。與早期通過QQ聯系、冒充游資大佬的簡單套路不同,如今的詐騙團伙不僅改用加密通訊軟件規避監管,更是精心偽裝成正規券商機構,讓投資者真假難辨。
假券商、假私募、山寨軟件頻現
多地監管、機構接連下場打假
近期,多地證監局也發布了相關公告,提示投資者警惕冒用證券公司、私募等機構名義實施詐騙的伎倆。
陜西證監局稱,廣大投資者要明辨真偽,務必通過正規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參與投資,審慎核實對方機構業務資質及業務人員身份,不接受陌生電話推薦股票、加入薦股群的邀請;不輕信對方提供的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等信息;不聽信他人宣傳通過掃碼或點擊鏈接隨意下載,不在來路不明的APP和交易軟件里進行注冊操作;不向個人或不明第三方賬戶轉賬。
湖北證監局也提示,警惕不法分子冒充證券公司工作人員詐騙風險。該局稱,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冒充證券公司工作人員,利用假冒的證券公司APP和交易軟件,誘導投資者加入聊天群、薦股群等方式,對投資者實施詐騙。
此外,多家證券公司也發布了打假公告,記者發現,為提醒投資者,官方甚至在社交媒體的評論區提示,切勿相信非法證券活動。
但即便如此,仍有諸多投資者上當受騙。從引流到洗腦再到收割,整個“殺豬盤”產業鏈環環相扣,詐騙團伙針對投資者設計了一套嚴密的“圍獵”劇本。
小雪對藍鯨記者透露:“轉賬匯款期間,警方甚至多次來電提示對方賬戶有風險,是詐騙賬戶,但最后還是被騙了,騙子太厲害了,懂得如何拿捏人性。”最后她表示,此類騙局希望更多人能看到,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