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4月16日訊(記者 王婉瑩)記者關注到,近日,中航產融(600705.SH)持有的中航證券有限公司(下稱“中航證券”)28.3%股權(對應金額20.7億元)被司法凍結,凍結期限為三年。目前,尚不清楚申請執行人為何方。但這一事件與中航產融主動退市計劃疊加,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圖片來源:企查查)
從股權結構來看,中航證券共有兩大股東,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航投資”)持股比例為71.7%,中航產融持股比例為28.3%。
作為中航證券的二股東,中航產融已于今年3月底宣布主動退市,成為首家退市的央企金控類上市公司。根據公告,其退市決議已獲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
中航產融稱,因經營面臨重大不確定性,可能會對公司造成重大影響。公司擬以股東大會決議方式主動撤回A股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并轉而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轉讓。終止上市后,公司將在做好風險化解的前提下謀求經營發展。目前,公司無資產注入和對外并購安排,也無重新上市安排。
公開資料顯示,中航產融于2012年8月在上交所上市,是航空工業集團所屬金融服務及產業投資平臺,也是中國資本市場上第一家金融控股類上市公司,業務涵蓋信托、證券、期貨、公募基金等領域。
事實上,此次股權凍結與中航產融的經營困境關聯。從業績來看,2020年至2023年,中航產融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83.41億元、190.84億元、181.55億元、169.3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2.74億元、44.71億元、16.80億元、2.90億元,持續下滑。
業績預告顯示,中航產融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0.48億元,出現虧損。對此,中航產融表示,公司經營業績受到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一是公司業務結構轉型調整,營業收入、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有所下降;二是受外部宏觀經濟形勢等影響,市場整體資產價格承壓,公司持有的資產賬面價值出現一定下滑。
中證鵬元報告指出,近年以來中航信托高企的房地產信托資產風險逐漸顯化,伴隨中航租賃及中航財務盈利能力下滑,致使中航工業及中航產融層面存在風險化解及紓困壓力,是終止上市及公開債轉場外兌付的主要原因。意在為進一步的風險化解動作解綁,降低信披、決策成本和社會面影響,是化解業務風險的起手式。
中航證券是否會受到股東層面影響,是市場關心重點所在。
工信部領軍人才計劃專家委員高澤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中航產融作為中航證券的第二大股東,其持有的28.3%股權被凍結,若后續股權被處置,可能導致中航證券股權結構變化。同時,業務經營穩定性或受損,股東層面的風險也可能引發客戶疑慮。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也表示,中航產融退市及股權凍結會使中航證券經營穩定性受沖擊,客戶和市場對公司信任度下降,業務流失風險增大。此外,也會間接影響中航證券資本補充能力。一方面,股權凍結使中航產融難以通過正常股權運作助力中航證券資本補充,如參與增資擴股等。另一方面,退市和股權凍結事宜引發市場負面反應,降低中航證券在資本市場吸引力,增加外部融資難度和成本。
“綜合來看,若股權長期凍結或被處置,中航證券需提前應對股權結構變化的影響,同時尋求多元化資本補充渠道以緩解壓力。”高澤龍表示。
業績方面,2023年,中航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1.11億元,同比下降3成;利潤總額0.71億元,同比下降9成。未經審計的業績數據顯示,2024年,中航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3億元,同比增長約22%;實現凈利潤3.64億元,同比增長約159%。(藍鯨新聞 王婉瑩 wangwanying@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