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黎楊配”組合期待新氣象。
文/每日財報 張恒
2月10日,廣西北部灣銀行在中國貨幣網披露了2025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該行在公告中對2024年全年部分業績經營指標進行了單獨明細披露。
此次業績是繼2023年6月黎棟國接棒王能出任北部灣銀行董事長一職之后所交出的首份完整年度“成績單”,同時也是2024年9月份正式履新該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楊育智所面臨的一場“大考”。
那么,“黎楊配”新組合搭檔下,廣西北部灣銀行2024年整體業績成色如何?
資產規模突破五千億大關 個人貸款增長暗藏隱憂
先來看資產規模,據北部灣銀行2025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披露,截至2024年末,廣西北部灣銀行資產總額達5153.97億元,較年初增加494.74億元,增幅10.62%。同期負債總額為4776.07億元,較年初增長了462.12億元,增幅10.71%。可見,去年該行資產與負債增速整體保持一致。
事實上,早在2024年4月份北部灣銀行就已對外宣布該行于2024年一季度末資產總額突破了5000億元大關,順利躋身中型商業銀行行列,這也是繼桂林銀行之后,廣西又一家城商行資產規模突破5000億元的城商行。
整體來看,在整個金融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大環境下,去年北部灣銀行資產規模取得可觀增長實屬不易,這背后付出了諸多努力。
不過,如果我們拆分單個季度來看,2024年第四季度該行資產規模出現了超50億元的罕見縮水情況。
將全年資產數據進行拆分,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第二季度末、第三季度末和四季度末,北部灣銀行資產規模分別為5053.08億元、5062.39億元、5205.25億元及5153.97億元。
可以明顯看到,在去年前三個季度當中,北部灣銀行資產總量都保持著每個季度持續擴表增長態勢,但到了第四季度,該行資產總額卻出現了“滑坡”,三個月里減少了51.28億元。
由于同業存單發行計劃中并未披露資產結構詳盡信息,我們無法得知何種因素導致了2024年第四季度資產規模縮表。但結合此前的資產情況,《每日財報》分析認為,這可能與北部灣銀行個人住房貸款規模下降導致。
這樣的分析也有一定的依據可尋。在個人貸款方面,北部灣銀行在區域內是有一定競爭力的,不僅踐行基于客戶分層分群經營理念,建立消費貸差異化定價機制,滿足高凈值及潛力客戶個性化需求。而且在個人住房業務上,北部灣銀行還積極落實住房按揭貸款相關政策要求,合理支持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并創新“帶押過戶”服務模式。
然而,自2023年以來,受宏觀經濟低位運行、房地產市場低迷、個人住房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以及提前還款熱度持續等因素影響,北部灣銀行個人住房貸款規模有所下降,導致個人貸款規模收縮。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北部灣銀行個人貸款余額合計680.18億元,較上年末減少2.96%,其中個人住房貸款426.65億元,個人住房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重為16.76%。
進入到2024年,這種情況依舊存在,根據北部灣銀行此前披露的2024年半年報數據,截至去年上半年末,該行發放的個人貸款余額為658.47億元,較年初減少了21.71億元,占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的比重減少了2.83個百分點至23.89%。其中,個人消費貸款和墊款為553億元,較年初下降了3.71%,占比從上年末的22.56%減少了2.5個百分點至20.06%。
對此,聯合資信對北部灣銀行出具的2024年跟蹤評級報告中也指出,北部灣銀行積極拓展客戶群,優化升級業務產品和流程,儲蓄存款實現較快增長,銀行卡業務和理財業務穩定發展;但受個人住房貸款規模下降影響,個人貸款規模有所收縮,個人信貸業務面臨一定轉型壓力,需時刻關注該業務未來發展情況。
利息凈收入“原地踏步” 資產質量有所改善
再來看業內關心的營利指標,在此次的同業存單發行計劃中北部灣銀行并未公開營業收入數據,只是披露了占據營收“大頭”的利息凈收入和扣除各種銷售折扣、折讓后的營業凈收入指標。
數據顯示,2024年北部灣銀行全年取得的利息凈收入達67.53億元,同比增長了0.27%;營業凈收入為101.22億元,同比增長了4.36%。
據悉,北部灣銀行利息收入是以貸款利息收入和投資類資產持有期間的利息收入為主,利息支出主要由存款利息支出和市場融入資金利息支出構成,利息凈收入為該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可以看到,作為扛起北部灣銀行營收增長“主力軍”大旗的利息凈收入指標,去年并沒有實現過多增長,與2023年的67.35億元基本相差無幾。而作為鮮明對比,要知道在2023年之時,得益于生息資產規模增長以及資產結構的優化,該行利息凈收入保持高增長態勢,全年因業務規模調整導致利息凈收入足足增加了 5.57億元,較2022年增長了9.02%。
這顯示出在受規模及利率變動因素的影響下,2024年北部灣銀行利息凈收入規模增長并不及預期。拉長周期來看,則更加明顯,如下圖所示,雖然自2018年以來,該行利息凈收入一直處于增長態勢,但如今增速已遠不及此前,已從2018年的58.73%高速增長,一步步滑落至2022年的僅為個位數的1.58%,到2023年增速雖有所提升,但至2024年,則是降為連個位數都沒到。
凈利潤方面,2024年1-12月該行實現凈利潤31.67億元,同比增長7.61%,其中,上半年凈利潤達15.84億元,同比增幅5.1%;下半年為15.83億元,同比增長約13%。
不難發現,2024年下半年該行凈利潤增速要遠高于上半年,得益于此,北部灣銀行全年凈利潤有所上升,但考慮到其資產利潤率的下降,以及成本收入比的“抬頭”,這會對其盈利增長可持續性造成一定負面影響,未來需持續關注盈利能力變動情況。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北部灣銀行資產利潤率為0.65%,同比下降2個基點;成本收入比達30.75%,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了88個基點,體現其成本端剛性,這也是對利潤端造成侵蝕的一方面原因。
資產質量方面,近年來,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仍存疊加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等因素影響,北部灣銀行部分客戶經營情況面臨一定沖擊,在信貸投放規模較快增長的同時,其不良貸款規模亦有所增長,信用風險管理壓力上升。
截至去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貸款率分別為40.3億元、1.42%,分別較上年末增加3.81億元、壓降1個基點,雖不良率有所回落,但相較于2022年仍處于相對高位。
從風險抵御能力和資本水平來看,截止2024年末,其撥備覆蓋率為208.82%,較上年提升28.99個百分點,整體處于較充足水平;同期一級資本充足率和和資本充足率均有所下降,分別降至了10.97%、12.72%,同比分別縮減了27BP、74BP。資本充足水平的下降,可能與該行較快的擴表以及利潤留存無法保持同步有關,不過目前該水平仍與監管紅線有一定距離,也預示著后續有進一步擴表的空間。
70后“黎楊配”組合能期待更多新氣象
2024年“考卷”可謂喜憂參半,此前北部灣銀行近兩年經歷了一二把手變動,形成了新管理層架構格局,70后“黎楊配”組合一度被市場看好。
資料顯示,2023年8月,該行原董事長王能到齡退休,同月,農業銀行廣西分行副行長黎棟國“接棒”成為北部灣銀行董事長。隨后,2024年6月,北部灣銀行發布行長辭任公告稱,原行長紀志順因已到法定退休年齡,向該行董事會提交辭呈且即日生效。同年9月份,楊育智正式獲批成為北部灣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
根據履歷,黎棟國與楊育智的從業經歷極為相似,同為“70后”且此前都出身于國有大行,擁有非常豐富的銀行系統從業經驗。兩者在未進入到北部灣銀行之前,黎棟國曾長期就職于廣西農行系統,擔任過農行廣西區北海分行行長、廣西區分行營業部總經理、南寧分行行長、廣西區分行副行長等諸多核心要職。
而楊育智則是一直深耕于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從基層一步步歷練而后晉升至多個重要崗位,包括行長辦公室副科長、廣東國際大廈支行副行長、資金計劃處副處長、計劃財務部副總經理等。2011年5月,在擔任中行廣東省分行部門正職三年之后,楊育智首次被外放到汕頭分行,前后四年時間,先后任行長、黨委書記。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楊育智掛職廣西賀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此后,他正式擔任賀州市副市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2024年5月,楊育智擬任區直企業正職。
“一二把手”的最終落定,也標志著兩者在北部灣銀行形成新搭擋,當時被諸多業內人士所稱贊,認為這種年齡相仿且基于相同大行金融機構展業經歷,所建立起來的合作通常默契十足,有助于雙方協同工作,增進配合效率,為日后該行內部經營管理戰略的開展實施和落地執行提前扎穩基礎。
只是,如今兩者的強強聯合并未能給北部灣銀行經營質效帶來實質性飛躍,2024年所交“考卷”喜憂參半,雖然規模指標實現較快擴表,且資產質量也有所改善,但受利率環境等因素影響,其盈利能力有些羸弱,可能接下來還需要黎棟國與楊育智騰出手來重點解決這一難題,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