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追求門店數量增長,更重視由產品差異化和創新性、單店營收和運營效率提升帶來的業務增量。
文/每日財報 林嵐
對于新茶飲品牌而言,2025年的開年有些許寒意。
2月14日,古茗登陸港交所后的第三個交易日,股價收于9.4港元/股,較9.94港元/股的發行價下跌5.43%(注:此部分數據可更新)。在2月12日的上市當日,更是以9.3港元/股、較發行價下跌6.44%的破發價收盤。
2月10日,喜茶發布內部全員郵件,主題為《不參與數字游戲與規模內卷,回歸用戶與品牌》,表示將暫停開放加盟申請。
這一連串消息,使得唱衰新茶飲行業的輿論層出不窮。那么,它還好么?
破發背后是超購,“剎車”意圖在精耕
完整的事實也許不止上述的那些。
古茗確實跌破了發行價,但它在申購階段孖展超170倍,并且騰訊、美團龍珠、元生資本等基石投資者認購超5億港元,因此它最終以招股區間上限9.94港元發行。這從側面說明了一級市場對品牌及行業的未來發展潛力的認可。
同時,古茗目前交出的業績數據還算亮眼。從招股書可知,古茗在2023年全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分別為76.76億元、64.41億元,同比增長38.08%、15.62%;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0.60億元、10.99億元,同比增長173.90%、11.01%;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14.59億元、11.49億元,同比增長85.15%、9.95%。
除了古茗,同樣在近期遞交招股說明書的蜜雪冰城,業績增長率也相當不菲。2022年及2023年,蜜雪冰城分別實現收入104億元、136億元、203億元,同比增長31.2%、49.6%;同期利潤分別為20億元、32億元,同比增長5.3%、58.3%。盡管行業增速有所放緩,但業內龍頭尚且坐擁兩位數的增長率,本身也是行業增勢的具體體現。
喜茶也確實暫時停止接受事業合伙申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的內卷程度,但更多還是與喜茶自身的發展戰略有關。1月2日,喜茶發布2024年度報告,強調門店營運質量和門店的平均業績,而不像2023年在年度報告中強調門店數量。其實早在2024年9月,喜茶向事業合伙人發布的內部信《為用戶創造差異化的品牌和產品》中,就聲明拒絕單純拼低價,后續將注重開店質量和門店運營品質。
由以上事實可推測,喜茶目前開啟了“精耕”階段,相較追求門店數量增長,更重視由產品差異化和創新性、單店營收和運營效率提升帶來的業務增量,這與蜜雪冰城、古茗、滬上媽媽等以加盟費為營收主來源的商業模式相區分。
回望歷史也可以看到,從2012年品牌前身創立到2022年開放加盟前,喜茶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一直堅守著純直營、非加盟,并不急于以門店數量取勝,這可能是刻在品牌基因中的執著。同時,喜茶在2024年度報告中指出,不僅品牌會員突破1.5億、同比增長5000萬,而且會員復購率還在持續提升并創下歷史新高,這從側面再次說明了品牌及行業消費力的旺盛。
行業報告見端倪
與此同時,多份報告都預測了新茶飲相關行業未來幾年的增長趨勢。雖然具體行業提法有所不同,但考慮到這些報告定義的核心范疇及涵蓋的核心品牌是基本一致的,可用以判斷大致行業趨勢。
灼識咨詢的行業預測數據顯示,中國現制茶飲店市場的交易總額(GMV)由2018年的702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2115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4.7%;到2028年預計將進一步增至5193億元,2024年至2028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9.2%。
亞洲國際品牌研究院聯合喜人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4中國新式茶飲爆品趨勢研究分析報告》中指出,2018年到2023年新式茶飲市場規模由約805億增長至約2473億元;預計到2028年,新式茶飲市規模有望超過5300億元,由此算得2024年到2028年的行業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6.54%。
餐飲大數據研究與認證機構NCBD(餐寶典)發布的《2023-2024中國茶飲行業年度發展報告》中提及,2023年,新中式茶飲市場規模達1933億元,同比增加15.7%;預計到2025年,新中式茶飲市場規模將逼近2500億元,年增長率11.5%。
這些數據說明,新茶飲行業近年的兩位數預期增速,相較于2024年餐飲行業5.3%的增速,以及全年國內生產總值5%的增速,還是較為可觀。
目前查閱到最悲觀的數據來艾媒咨詢的《2024-2025年中國新式茶飲行業發展現狀與消費趨勢調查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預期行業增長率為6.4%,2025年為5.7%,而2026年后可能跌破3.5%。即便如此,它也在報告里指出,2024年有26.0%的新式茶飲消費者表示未來消費頻率將變高,僅有7.7%的消費者表示消費頻率減,由此預測消費者的需求預計將持續上漲。
AI加持帶來營收新機會
在傳統業務之外,AI賦能后的智能化設備業務正逐漸成新茶飲行業中一個極具潛力的業務亮點和新增營收項。
喜茶借助自主研發的7款智能設備實現了門店全流程智能化,其中智能出茶機最快4秒就能完成一杯飲品的原料添加;奈雪的茶自研的“自動奶茶機”稱“最快10秒完成一杯茶飲“,將產能提升40%;霸王茶姬建立了智能制造產業園和全自動化生產車間;古茗正打造新式茶飲數字化工廠,以期實現從種植到門店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可見多家頭部新茶飲品牌已經在門店使用并推廣全流程智能設備,并對上游的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
智能化不僅能幫助新茶飲企業降本增效、提升門店的標準化輸出和管理,還能助力品牌方擴大收入來源——通過向加盟商售賣智能設備而增加營收。沙利文2022年發布的《中國新茶飲供應鏈白皮書》中提到,制冰機與冷藏冰箱是新茶飲門店設備的主要支出。如果門店再添置更多的智能化設備,那么相應的品牌方又將入賬更多設備銷售費用,且這類費用還會隨著加盟商的增加而持續上漲。除了品牌名下的門店,部分智能化設備還有望覆蓋眾多的地方茶飲品牌或小品牌,甚至部分追求員工生活福利的企業用戶。到那時,智能茶飲機也許有望像咖啡機一樣,B端與C端通吃。這將是一片多么誘人的新市場,也讓我們看到了新茶飲行業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海外擴張成為增長新引擎
在“賣奶茶”的老本內,也并非沒有增長點。在境內市場競爭白熱化后,許多新茶飲品牌轉向境外尋求增長。
境外市場競爭環境相對寬松,可支撐起更高的單店單日銷售額。據了解,霸王茶姬香港首店在正式營業的前兩天累計銷售量近1萬杯,試營業高峰期等待杯數超過200杯;喜茶倫敦SOHO店從2023年8月開業起,日均銷量超1300杯,單日最高銷量達2000杯,單日最高銷售額超1.2萬英鎊。同時,境外也能支撐更高的產品定價及利潤空間。據觀察者網報道,目前霸王茶姬香港首店上線的伯牙絕弦、萬里木蘭等六款產品的售價在28—34港元之間(約合人民幣25—30元),而內地同款產品的售價在16-18元人民幣,差異顯而易見。
在眾多境外市場中,東南亞市場成了新茶飲品牌出海的熱土。它不僅具有顯著人口紅利和與中國相似的“茶文化”,還有炎熱氣候,帶來了海量的新茶飲需求。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相關文章中的信息,Lazada食品飲料品類負責人透露,2023年東南亞整體線上線下零售規模達到4萬億美元,市場整體規模比較大;據天下網商報道,有加盟商表示,印尼當地房租水平不高,人工費用遠低于國內,但門店的營業額普遍更高,生意最好的門店開業90天左右即可回本。
盡管出海也面臨著重構供應鏈、社會經濟文化環境不同等挑戰,但有海底撈、名創優品等消費品牌的成功經驗在前,相信中國新茶飲終能解鎖自己的海外財富密碼。
看似山重水復,實則可能柳暗花明。盡管古茗破發、喜茶 “剎車” 給新茶飲行業帶來了一絲陰霾,但從市場規模的增長、商業模式的創新、海外市場的拓展等方面來看,新茶飲行業遠沒有到窮途末路的時候。相信只要各品牌能夠繼續緊跟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優化商業模式、拓展商業地域,這個行業依然能夠續寫屬于自己的商業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