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2024年12月31日,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動力)遞表深市創業板,保薦機構為國泰君安證券。
據了解,此次聯合動力闖關深交所系自A股上市匯川技術(300124.SZ)分拆而來,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匯川技術直接持有聯合動力94.51%的股份,為聯合動力的控股股東。
盡管擁有背靠母公司的優勢,但依賴大客戶、應收賬款回收風險、計提高額壞賬損失等問題都讓聯合動力的闖關存在一定的“隱憂”。
01
2023年扭虧為盈,現金流常年為負
聯合動力是一家智能電動汽車部件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包括電驅系統(電控、電機、三合一/多合一驅動總成)和電源系統(車載充電機、DC/DC轉換器、二合一/三合一電源總成)等動力系統核心部件。
按照產品類型劃分,聯合動力的主營產品主要分為電驅系統、電源系統和其他,在過去三年半的時間,電驅系統和電源系統的收入合計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超過99%。
從2021年-2023年以及2024年1-6月(以下簡稱,報告期內),電驅系統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7.96億元、46.76億元、77.46億元和51.41億元,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比重的96.45%、93.21%、83.01%和85.29%。
據介紹,聯合動力的電驅系統收入主要包括電控、電機、驅動總成等產品銷售及技術服務。2022年、2023年,電驅系統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7.14%、62.6%,主要受益于各類電驅系統產品銷量的持續增長。
報告期內,電驅系統產品的銷量分別為55.94萬臺、89.85萬臺、168.51萬臺和133.95萬臺,單價分別為4959.06元/臺、5160.72元/臺、4474.33元/臺和3806.52元/臺。在最近一年半的時間,電驅系統產品的單價出現明顯的二連降。
同一時期,電源系統的銷售收入由2021年度的9710.47萬元增長至2024年上半年的8.8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比重由2021年的3.35%增長至2024年上半年的14.60%。
得益于主營業務的大幅增長,公司整體的營收規模也實現較快速的提升。報告期內,聯合動力實現營收分別為29.03億元、50.27億元、93.65億元和60.55億元,各期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1.58%、13.35%、15.17%和15.49%,主營業務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12.02%、13.57%、14.64%和15.96%。
不過在經營規模快速發展的同時,聯合動力也存在不小的經營風險,資產規模的大幅增長也對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聯合動力的員工總數由2561人增長至7276人。
此外,聯合動力在2023年才實現扭虧為盈。報告期內,聯合動力的凈利潤分別為-2.5億元、-1.80億元、1.86億元和2.85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6億元、-1.88億元、1.58億元和2.76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91億元、-1.37億元、-9695.47萬元和4.83億元。
聯合動力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主要由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構成。報告期內,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較低的原因系:公司部分回款通過票據結算,后續將票據背書給供應商,未產生現金流;公司采用賒銷模式,對主要客戶設有一定信用期,在公司收入快速增長且第四季度收入占比較高的情況下,賒銷模式會導致當期回款略低于當期收入。
02
依賴大客戶風險,計提威馬3億壞賬
由于下游整車產業競爭格局較為集中,在聯合動力的收入構成中,公司存在明顯的下游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分別為23.73億元、36.06億元、71.20億元和40.13億元,合計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1.74%、71.73%、76.03%和66.28%。
在聯合動力的大客戶名單中,報告期內,理想汽車均為聯合動力期內第一大客戶,各期聯合動力向其的銷售額分別為15.26億元、14.58億元、23.36億元和20.08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52.58%、29.01%、24.95%和33.16%。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對于企業而言,一旦主要大客戶改變供應商,則將對該企業的業務受到很大影響,尤其是企業對大客戶依賴程度較高的話,大客戶的話語權很強,可以隨意壓低采購價格會影響企業的利潤水平。
除了與理想汽車的親密關系受到外界關心外,公司近幾年持續攀升的應收款同樣是需要警惕的情形。報告期各期末,聯合動力的應收款賬面價值分別為14.25億元、18.51億元、36.13億元和36.13億元,占資產總額的比重分別為30.87%、20.37%、29.38%和27.85%。
壞賬方面,報告期各期末,聯合動力的應收賬款壞賬計提金額分別為9935.19萬元、2.20億元、4.91億元和4.96億元,計提比例分別為6.52%、10.63%、11.96%和12.07%,壞賬呈現持續攀升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聯合動力當期的第三大客戶威馬集團,于該年度聯合動力向其銷售收入2.1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7.44%。
張翔提示道,計提壞賬會導致企業難以收款形成損失,從而沒法按計劃獲得營收。威馬形成壞賬以后,沒有按期支付采購金額的話,對公司賬上形成虧損、壞賬,賬務轉移到新的上市公司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3年,威馬集團還列入公司應收賬款與合同資產前五名客戶, 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產期末余額分別為1.45億、2.16億和2.15億元。
2021年-2023年,聯合動力來自威馬集團的壞賬準備和減值準備余額分別為725.02萬元、1.08億元和2.15億元,合計達到了3.30億元,金額較大。其中2023年威馬集團的2.15億元壞賬準備,聯合動力對其的計提比例達到了100%,高額的壞賬準備無疑直接影響聯合動力的財務狀況及資產質量。
報告期各期末,聯合動力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0.42%、65.30%、68.45%和67.86%,流動比率分別為1.21倍、1.22倍、1.16倍和1.12倍,速動比率分別為0.92倍、0.89倍、0.85倍和0.82倍。
同一時期,同行可比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均值分別為57.48%、60.59%、59.18%和61.27%,流動比率均值分別為1.58倍、1.54倍、1.42倍和1.12倍,速動比率均值分別為1.06倍、1.03倍、0.93倍和0.88倍。
公司方面提示稱,若公司及主要客戶經營出現波動,特別是公司資金回籠出現短期困難時,公司可能產生一定的短期債務償還風險。
03
研發費用率弱同行,因反壟斷被罰30萬
外界還較為關心的是,盡管聯合動力表示自身重視研發活動投入,但最近一年半的時間,公司存在研發費用率低于行業可比公司均值的情況。
報告期各期,聯合動力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92億元、5.72億元、6.26億元和4.06億元,占當期營收的13.49%、11.37%、6.68%和6.7%。
同一時期,同行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11.73%、10.06%、9.5%和7.99%,2023年、2024年1-6月,聯合動力的研發費用率顯著下降。
內控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聯合動力及其境內控股子公司尚未了結的重大訴訟、仲裁情況包括:蘇州匯川與聯合動力的威馬新能源汽車采購(上海)有限公司、湖北星暉新能源智能汽車有限公司的買賣合同糾紛,涉訴金額127.20萬元。
聯合動力與威馬新能源汽車采購(上海)有限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買賣合同糾紛,涉訴金額21.80萬元。
蘇州匯川、聯合動力與威爾馬斯特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溫州)有限公司、威馬汽車制造溫州 有限公司的買賣合同糾紛,涉訴金額5804.45萬元。
蘇州匯川、聯合動力與威馬汽車科技(四川)有限公司的買賣合同糾紛,涉訴金額33.14萬元。
聯合動力與菲斯科(上海)汽車有限公司的買賣合同糾紛,涉訴金額5725.51萬元。
天眼查顯示,截至2月17日,聯合動力有司法案件8起,案由為買賣合同糾紛、侵權責任糾紛、合同糾紛和股東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責任糾紛。
2022年6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向聯合動力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因聯合動力與北京車和家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車和家”)設立合營企業常州匯想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聯合動力與北京車和家境內外營業額合計達到《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第三條規定的申報標準,聯合動力與北京車和家未及時就此事項進行申報,違反《反壟斷法》第二十一條,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作出罰款30萬元的行政處罰。(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