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故品牌和源鮮供應鏈工廠因為鮮肉問題鬧得沸沸揚揚,雖然隨著源鮮發布公告,與金故達成和解,這一風波似乎告一段落。然而,對寵物行業來說,此事件無疑具有深刻的警醒意義。
“金故”鄧峰掐“源鮮”,
代工廠不懂危機公關
追溯事件的始末,寵物品牌“金故”創始人鄧峰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稱其代工廠上海源鮮寵物食品有限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未經同意,擅自更改了產品配方,將原定的純鮮肉投放比例縮減至25%,并調整了整體產品配方。
視頻發布后,引起寵物行業的廣泛討論。
面對鄧峰的質問和輿論的壓力,源鮮表示在生產工程中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提前進行了部分脫骨處理。再是因為金故品牌訂單大、任務急,源鮮無法在鮮肉到達的第一時間完成骨肉分離處理再投料生產這個步驟,所以對鮮肉進行了冷凍預處理,并通過鮮肉積累后冷凍運輸來保證品質的穩定。
據內部消息稱,源鮮工廠還為此給金故賠償了400萬來了結此事。但就鮮肉前置冷凍處理后再來生產,基本是寵物行業公開的秘密,被鄧峰放在社交媒體進行公開質問還是第一次。從源鮮發布的公告中試圖通過強調“公司規模雖小但做到全員繳納社保、2023年納稅達350萬”等正面信息來轉移話題,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一場危機公關靠企業社保納稅等基本常識來博同情,是萬分不可取的,建議工廠要多學習“危機公關應對條例”,畢竟工廠的稅錢不是給老百姓的。
為此許多網友直接指出,為員工繳納社保是企業必須履行的法律責任,是基本的職業操守,而非值得炫耀的功績.如果連這點都值得拿出來洗白的話,源鮮有些“自亂陣腳”,“缺乏誠意”。
此外,也因為這條回復公告,消費者對源鮮工廠旗下代工的品牌比如福貝、藍氏、丸味等其他品牌也產生了質疑。盡管此次源鮮的投料更換并未影響到產品的整體質量,但此次事件仍值得行業內其他品牌和代工廠共同深思與警醒。小編整理出來幾點供讀者思考:
01
寵糧的“鮮肉”概念是個偽命題?
凍肉也需要誠信
同時,此次事件也拋出了一個新的問題,源鮮算是業內頭部的代工廠之一,在兔料采購都面臨著難題,那如果是火雞、鴿子、鱷魚等更為稀缺的肉源,要達到生產所需的規模,其原料積累的時間可能會更加漫長。如果照此推理,供應鏈代工廠是不能做到鮮肉投產的,如果不能,那不是“掛著羊頭賣狗肉”,玩的是營銷噱頭嗎?在寵物行業中,稀有肉源的鮮肉供應,還能相信嗎?如果很多宣稱鮮肉做的寵糧其實都是凍肉,那不是對消費者是赤裸裸的欺騙?
在寵吾代的行業交流群里,不少業內人士對鮮肉和凍肉概念發表了相關看法。
相關資料顯示,鮮肉可以根據處理方式的不同,進一步細分為冷鮮肉和熱鮮肉。冷鮮肉指畜禽宰殺后,在0-4℃的條件下進行排酸處理24小時,之后再進行分割和銷售的肉品。熱鮮肉即傳統意義上的鮮肉,畜禽宰殺后不經過任何冷卻處理,直接上市銷售的肉品。由于未經過冷卻排酸,其保質期相對較短。尤其是在悶熱的環境下,容易出現肉質損壞,這個熱鮮肉的生意基本沒法做,是行業共識。
業內人士A表示,目前供應鏈工廠倡導的鮮肉概念,就是指冷鮮肉,肯定需要冷藏。如果在大東北的冬天,從屠宰場到工廠的路上,可能就變成冷凍肉了,這個過程品質的控制也很困難。所以鮮肉和凍肉在具體生產過程中,是會有細微流轉變化的。
業內人士B直接表明用鮮肉特別是小眾動物的鮮肉很困難。第一,產量不一定能跟得上。第二,距離問題。運輸時間長了,這個過程中怎么保鮮。第三,到了工廠,由于生產計劃的安排、設備等因素也未必能馬上生產。
業內人士C則表示如果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那生產和運輸的難度可能就會降低了。比如:村東頭養鴨子,南頭屠宰,西頭賣蛋,北頭深加工,中間印刷廠和包裝廠。但哪個供應鏈工廠能做到這個水平?舉例,養殖場和加工廠只有500米,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你敢吃嗎?因為污染問題就是個大問題。
綜合來看,鮮肉供應涉及從養殖、屠宰、運輸到加工等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可能影響原料的品質。特別是對于稀有肉源,其品質控制更加復雜和困難。最重要的是行業在升級進化,我們要先勇敢地說真話,不能欺騙消費者!是不是鮮肉?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消費者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
02
供應鏈工廠造假能成為一種潛規則,這股氣焰該壓一壓了
鮮肉問題出現后,很多行業人士為鄧峰叫好,敢叫板工廠,捍衛品牌。但也出現了小道消息稱“目前看似鄧峰贏了,實際上沒有一家工廠愿意給金故生產了”。在小編看來,品牌和供應鏈的博弈早該發生了,鮮肉事件都來得太晚!今年的315,就曾曝光了寵物食品代工廠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使用劣質原料、更改產品配方、偷工減料等。
可見因為缺乏統一的監管標準,寵物食品行業確實存在不少亂象,甚至有業內人士直接指出這是行業的一種潛規則。但是其他行業一經315曝光,相關企業立馬表態,行業立馬整頓,給消費者都是有交代的。
但在寵物行業,315過后,悄無聲息地就結束了,因為這里是個“三不管地帶”。在寵吾代私享會上,一位從人類食品跨界寵物食品的業內人士更是袒露,寵物食品行業的法規是非常薄弱的。寵物食品行業通常被歸類為“農副食品加工業”下的“飼料加工”類別,因為沒有明確的法規,所以寵物食品在投料、標簽、生產等環節都存在不規范的地方。
在這種狀態,很多新品牌可以快速進入行業,野蠻生長,行業有個笑話:一個工廠開在山腳下,生產訂單沒多少,后面的那座山空了!都用山土來做糧了,可見質量造假,投機取巧的亂象有多嚴重!但對于一些想做實事的企業來說,因為不想摻水,所賺到的利潤空間就非常有限。你不作假都成了一種罪過!長此以往,就容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對此鮮肉事件的暴雷,有一位業內人士D表示:這次源鮮代工廠只是用凍肉來取代鮮肉,是用相對沒有這么差勁的東西去替換,如果用腐爛的東西或酸敗的東西去替換,那后果不堪設想,那寵物行業就是個昧良心的行業。所以,鮮肉事件從長遠來看,是會促使整個行業向健康發展,因為終端消費在驅動行業改變!
所以就此次金故敢于站出來聲討代工廠,小編覺得確實覺得是勇氣可嘉。在寵物行業,供應鏈代工廠起主導作用,在整個行業都處于強勢地位,品牌方是弱勢的。這跟其他行業恰恰相反,在其他所有行業,品牌方才是金主爸爸。在這之前,你很難看到品牌質疑工廠的案例,這是行業的進步。
03
寵物行業亟待行業標準和政策監管
目前,我國寵物食品行業還處于產業結構相對初級的競爭階段,眾多品牌都沒有自有工廠,而是依賴于代工模式,以求快速且低成本地進入市場。甚至一些品牌需要借助工廠的名氣來銷售。所以在這種情形下,很少有品牌去質疑工廠。另一方面,一旦自爆,可能會涉及產品召回,這會帶來不小的經濟損失。對于寵物食品行業的一些亂象,或許短時間并不會消失。但政府、企業以及行業協會等多部門可以共同努力和協作,來不斷提升寵物食品的品質和安全水平。
首先,政府部門應加大對寵物食品行業的監管力度,制定更加嚴格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
其次,行業協會等組織應發揮積極作用,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加強行業自律和監管協作機制建設。
同時,品牌方應加大對代工廠的品質控制力度,建立完善的品質監控體系和追溯機制,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也正如某位業內人士所說,在行業的每個發展階段,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但是一些不好的現象能被爆出來,這也是一種進步。對行業,我們需要對行業有敬畏之心,正因為我們缺乏“零容忍”的態度,才有行業的亂象叢生。寵物行業的良性的發展更需要每一個從業者的共同努力,寵吾代也將持續關注寵物食品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