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達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巨大的規模之下是激烈的品牌競爭。由整車企業引領,汽車產業鏈的電動化智能化轉型逐漸倒逼企業自行開拓成長空間。轉型力度偏小、產品更新較慢的海外市場,成為蘊含金礦的待開掘目的地。新能源汽車出海潮,由此形成。
伴隨著汽車產銷量首次突破3000萬關口,中國汽車出口也邁上新的臺階。數家傳統車企在海外煥發新的生機,新能源汽車產品更成為智能化競爭主場。今時今日,面對海外市場,中國汽車不再只以“便宜大碗”為賣點,由新技術和新供應鏈驅動,一場廣泛的升級正在發生。
新能源汽車“走出去”,到了重要時刻
在中國,出海不是個新鮮名詞,外貿本就是經濟的重中之重。但在汽車行業,出口的發展經歷了一定的階段。
天風證券研究所宏觀研究首席分析師宋雪濤在其研究中指出,中國企業整體經歷了兩波出海潮,第一波是在2008年左右,更像是本土企業自發追求生產方案的全球布局,但第二波則具有重大意義。在2018年之后,汽車、家電等中國重點產業掀起出海潮,其中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領導品牌加速開拓全球市場,關鍵是技術競爭力的提升。
部分上市公司海外業務營收數據走高。圖源:天風證券
于是,在2023年,我們看到了汽車行業出海的關鍵突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超過日本同期442.3萬輛的出口數據,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甚至在2024年剛開年,國產品牌又開啟新一輪降價,再度凸顯其成本優勢,也意味著出海進度或許還會提速。其中的亮點恰如天風證券所分析的,一方面是中國品牌,也就是自主品牌的扶搖而上,另一方面則是技術競爭力驅動產品力提升,與高性價比優勢相配合,讓出海價值空間更廣闊。
從品牌來看,“蔚小理”等新勢力品牌往往注重關鍵區域的突破,真正的規模之王卻仍是有較長海外發展歷史的傳統車企。
例如,上汽和吉利2023年在歐洲的新能源銷量都不錯,行業出口總量排名第一的則是奇瑞——2023年,奇瑞實現年度出口汽車93.7萬輛,同比增長101.1%,連續21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出口銷量占奇瑞總銷量的比重,甚至在2023年達到49.81%,創造了自主品牌的奇跡。此外,長安、長城等車企同樣榜上有名,出口量在數十萬級別。
奇瑞公布2023年經營數據。圖源:正解局
自主品牌及其產品為何能持續收獲海外市場青睞?這不得不提到車企對產業趨勢變化的深刻認知,和產業鏈能力的加持。
可持續交通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庫研究員、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夕勇在一篇專欄文章中指出,中國汽車的全球化機遇是多維度的,新能源化和海外市場滲透率是背景,汽車質量的提升、性價比優勢、智能化的優勢、產業鏈優勢,共同帶來了更高的美譽度。例如,新能源車智能化的自動駕駛功能、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等,就和國外其他品牌相比有明顯優勢。
并且,國內汽車相關產業實現了集群協同發展,產業鏈協同調優、提升方案和產品質量的能力也更強,也為廣泛建立合作關系打下了基礎。像是奇瑞的合作伙伴中,既有博世這種傳統Tier 1,也有華為、知行科技等新興解決方案供應商。
因此,中國汽車產業鏈正在獲得更大的整體出海機遇,甚至有能力從產品和方案出海,逐步走向海外本土化發展,抓住更大的成長機遇。
一榮俱榮,全產業鏈迎來突破機遇
“吳曉波博客”最近寫了這樣一句話:“能在當下這么嚴苛的中國汽車市場存活下來的新能源車企,進入國際市場,其產品力和技術能力一定是一個高維打低維的狀態”。顯而易見,中國本土汽車供應鏈的實力也在增強,逐漸跟隨出海的主力企業,打進海外市場。
以奇瑞為例,奇瑞出口的主力車型,是瑞虎系列、星途系列和艾瑞澤系列。其中,星途攬月和星途凌云兩款車型預期出口海外的車型,就搭載了國內自動駕駛領域前裝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知行科技的iDC Mid。
iDC Mid是一款針對中高端汽車市場的高性價比解決方案,智能駕駛相關的功能集成豐富。在其量產后,知行科技又進一步收到了奇瑞的兩份定點函,可見雙方已樹立了長期合作意愿。其原因顯然是方案能較好地滿足市場需求,以及奇瑞后續的戰略開發需求。此外,知行科技也已合作極氪、東風等品牌。
中國供應鏈可提供適合各種車型的產業解決方案。圖源:知行科技招股書
這個案例背后,車企的出海勢必帶動產業鏈外向發展,最終又能反哺己方的汽車產業實力,形成了一個值得樂觀看待的正循環。產業鏈也并非只依靠車企出海銷量增長兌現業績,而是在積極地尋求主動擴大海外布局,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證券報在前日的報道中,援引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商智慧芽《智慧芽中國研發指數CIRD 2023年度中國研發創新活躍度觀察》報告內容指出,新能源汽車領域研發熱度高漲,其中技術出海更是成為重點方向。該行業2023年發明專利申請同比增長21.9%,全年海外專利申請增速更高達54.9%。
已經實現了解決方案出海的企業往往更重視海外本土化布局,前文提及的知行科技已于2023年在德國設立了一家附屬公司,根據昨日消息,基于德國子公司的支持,知行科技助力某頭部自主車企成功通過歐盟新GSR法規認證,進一步助力客戶出海。可見,布局已經逐漸展現成效,海外市場未來也會有更多中國汽車產業鏈玩家的身影。
中國工業協會預計,汽車出口仍將保持增長,而行業人士則普遍認為,未來成功的關鍵是,在貿易之外建立本土化運營體系。對車企而言,就是加速布局海外的本土化銷售和服務網絡,對以研發為重點的供應鏈玩家來說,貼近終端市場以提供更符合海外市場需求的方案,自然需要更多實踐。在這個自然成長的過程中,必將培育出一批全新的、以實力領先的Tier 1。
羅蘭貝格指出,汽車產業自成型以來經歷了三次全球化,主要都由國外車企主導。但到了今天,以智能電動化為核心的第四次全球化進程,中國已經掌握了培育世界級汽車企業的先機,并取得成果。競爭力的提升將驅動中國企業拿到更多出海優勢。相信在這一輪世界潮流中,中國汽車產業鏈,將得到更多的回報和榮譽。
來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