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這座由“自流井”和“貢井”兩大著名鹽井名字合并而來的城市,不僅是四川省早期的省轄市和工業重鎮,更因井鹽而在歷史上繁榮一時,被譽為“千年鹽都”。
政策與產業結構雙重制約
然而,近年來,自貢的經濟發展步伐顯得滯重,其在歷史上的輝煌地位已不復當年。在知乎平臺上,“自貢為什么沒了曾經的輝煌?”這一問題長期占據搜索前列,至今仍備受關注。昔日,“蓉渝井”三足鼎立的輝煌不再,成都作為四川省的省會城市,重慶則晉升為直轄市,而自貢卻逐漸沉寂,成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五線城市。
2023年,自貢市的GDP達到1,750.47億元,在四川省內21個地級市(州)中位列第11,尚未突破2000億元大關,與成都市的22,074.72億元相比,差距懸殊,經濟體量僅為成都的不到十分之一。
自貢經濟發展滯后的原因,首要在于政策和產業布局的不利。在區域發展戰略中,自貢并未被納入優先發展的重點區域,因此獲得的政策支持相對較少。這直接導致了資金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公共服務的提升,進而影響了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仡櫄v史,90年代四川省確立了發展成都、扶持川東北的戰略,自貢作為老牌工業城市,不僅未能享受到政策紅利,反而還承受了不合理的稅負。進入新世紀后,隨著四川省大量新興地級市的崛起,自貢與綿陽、德陽等城市的差距逐漸拉大,地位日益尷尬。
此外,自貢產業結構的單一與轉型困境也是制約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自貢曾因鹽而繁榮,鹽業經濟在其經濟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鹽業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單一的鹽業經濟已無法支撐自貢的持續發展。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自貢未能及時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新興產業培育緩慢,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千年鹽都”錨定鈉電儲能產業
然而,面對困境,自貢并未選擇沉淪,而是勇敢地抓住了歷史性的機遇——鈉電儲能產業。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新能源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鈉電池以其獨特的優勢逐漸成為了鉛酸電池的理想替代品,并有望在未來成為鋰電池的重要補充或有效替代。
自貢擁有豐富的巖鹽和天然鹵水資源,巖鹽資源量高達70.26億噸,天然鹵水資源量7.32億立方米,加之本地及周邊豐富的竹資源和充足的鈉、碳元素,以及20萬噸純堿和60萬噸燒堿的產能,為自貢發展鈉電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四川近年來出臺的多項政策文件,如《四川省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和《四川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更是為自貢鈉電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也強化了新型儲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特別是鈉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的示范項目,為自貢鈉電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時,自貢市也積極爭搶布局鈉離子電池新賽道,逐步形成了“鋰電光伏做配套、鈉電儲能做龍頭”的差異化發展定位。高新區及各區縣紛紛“跑步”入場,為快速構建鈉電產業鏈,自貢已簽約31個鈉電儲能項目,總投資約400億元,形成了“鈉電材料—鈉電電芯—鈉電應用”的全生命周期產業生態鏈。
此外,自貢還設立了5.5億元的燊海鈉電產業投資基金,通過股權合作方式促進優質項目落地。高新區圍繞鈉電為主的新能源產業,成功引進多家“頭部企業”和“鏈主企業”,沿灘區和富順縣也加緊鈉電產業布局步伐,多個產業項目相繼落地。
目前,自貢已形成5GWh鈉離子電池電芯、30萬噸鈉電正極材料、10萬噸硬炭負極材料、50萬噸電解液、6.5萬噸導電材料、80萬件動力電池包箱體、80萬套動力電池熱管理系統、500萬件精密結構件等已有或規劃產能,鈉電產業生態版圖逐漸完善。
12月18日,在2024自貢鈉電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自貢更是捷報頻傳,年產10萬噸聚陰離子鈉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一期正式投產,填補了西部地區產業空白。同時,又簽約了5個項目,總金額達108億元,涉及鈉離子電池電芯、鈉電應用示范場景打造、中試平臺建設等,進一步強化了自貢鈉電產業的鏈條。
從“一粒鹽”到“一塊電池”,自貢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書寫著新能源產業的輝煌篇章。自貢加油!這次,自貢抓住了鈉電儲能產業的機遇,正以嶄新的姿態投身于全國范圍內的產業逆襲之戰。
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郵箱|hbsypl2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