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3日收盤,ST美訊的股價繼續跌停,市值已縮水至2.71億元,這已經是連續第15個交易日其市值低于5億元的警戒線。根據滬深交易所于2024年10月30日實施的新規,若滬深主板A股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總市值低于5億元,將面臨交易類強制退市的命運。ST美訊,或將成為新規實施后的首家退市案例。
然而,作為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昔日首富黃光裕似乎并未對此表現出過多的擔憂。日前,他高調宣布入局車市,押注新能源汽車領域,尋求新的突破。
黃光裕國美系再遭重創
事實上,ST美訊的市值問題早在2024年12月13日便已顯露。當日,公司股價跌停至1.73元/股,市值首次跌破5億元。盡管在接下來的6個交易日中股價全部漲停,但市值仍未能重返5億元的標準線。連續14個交易日的市值低迷,讓ST美訊退市的風險愈發凸顯。
ST美訊,原名鄭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上市,主營百貨文化用品。然而,上市三年便陷入巨額虧損,還因財務造假被處罰。2003年,公司轉型為電器連鎖,并更名三聯商社。2008年,國美集團通過控股實現對三聯商社的控制,黃光裕成為實控人。此后,公司雖有好轉跡象,但盈利水平依然較弱。2016年,公司進入智能移動終端領域,主業變更為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簡稱也變更為“國美通訊”。
近年來,ST美訊的業績和內部控制狀況令人擔憂。自2018年以來,公司已連續六年虧損。202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達到3116.39萬元,凈資產為負值。更糟糕的是,公司還因2020年、2021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以及2020年非公開發行構成欺詐發行,被證監會處以2156萬元的罰款,相關責任人也被重罰。
作為ST美訊的關聯公司,國美零售同樣面臨巨大挑戰。自2017年以來,國美零售連續多年虧損,截至2024年上半年,7年半的時間里凈虧損累計超過530億元。黃光?;貧w后,雖曾揚言“十八個月恢復原有市場地位”,但現實卻大相徑庭。國美零售的營業收入增長率持續下滑,門店數量大幅減少,資產負債率高達148%,早已資不抵債。截至1月3日收盤,國美零售的股價已經跌至0.02港元每股,市值也僅剩下9.578億港元,與昔日輝煌時期的市值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國美車市:黃光裕的新希望
盡管國美的家電零售業務似乎已無力回天,但56歲的黃光裕并未放棄在零售行業的希望。他選擇了一條新的賽道——汽車銷售,欲借此東山再起。國美車市,作為黃光裕的新戰略布局,承載著他重振國美的夢想。
公開資料顯示,國美車市延續了黃光裕熟悉的賣場模式,只不過這次的主角從電器換成了汽車。這個新型的綜合汽車賣場集展示、體驗、銷售和交付四大功能于一體,匯聚了眾多車企品牌,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購車體驗。同時,國美車市還衍生出了二手車出口線下服務、汽車電池回收等多元化業務,旨在打造傳統4S店的升級版。
目前,國美車市已在北京西壩河開設了首家智能汽車體驗館,計劃引入30余家新能源汽車品牌。對于這一新的布局,國美車市提出了清晰的三步走發展規劃:首先,打造新型綜合汽車賣場和二手車出口線上拍賣平臺;其次,建立“旗艦店、骨干店、衛星店”的三級銷售網絡;最后,開展汽車電池回收等售后業務,并探索汽車金融服務,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閉環。
然而,汽車銷售行業與傳統家電零售有著本質的區別。消費者購車決策周期長,對售后服務的要求高,需要專業的服務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時,市場上已有多家科技巨頭和傳統車企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他們的渠道體系相對成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面對這一挑戰,黃光裕表示,當前國內車市的困境并非產品端的問題,而是銷售端的問題。他希望通過國美的方式整合汽車流通環節,打造“中國首家汽車流通第三方品牌”。為此,他已經整合了導航平臺、電商垂類平臺及MCN機構等多個合作伙伴,計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升國美車市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同時,他還將加強專業團隊的組建和服務體系的完善,確保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購車和售后服務。
然而,夢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國美車市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并取得成功,還需要時間的檢驗和黃光裕及團隊的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