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獲得中央編辦正式批復設立以來,國家發改委民營經濟發展局(簡稱“民營局”)已走過一年的歷程。作為專門致力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機構,民營局自成立之初,局長魏東便明確了其核心職責——為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成為民企信賴的“娘家人”。
一年過去了,看“娘家人”是如何護住自己人的?
為什么要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
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數據上看,民營企業數量占全國企業總量的比例由2012年的79.4%顯著提升至2023年的92.3%,數量達到5300余萬戶,個體工商戶數量更是激增至1.24億戶。這些數字背后,是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激發創新活力、擴大就業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巨大貢獻。
然而,盡管中央及各部門已出臺多項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但民營企業家普遍擔憂政策的落實問題。因此,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旨在傾聽企業呼聲,關注企業獲得感,強化政策執行效果,并重建與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機制。
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政和民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理事長李志起指出,盡管中央及各部門已出臺多項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但民營企業家普遍擔憂政策的落實問題,即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因此,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旨在傾聽企業呼聲,關注企業獲得感,強化政策執行效果,并重建與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機制。
事實上,民營經濟發展局也并非新鮮事物。
據企查查和各地政府官網數據顯示,國內各地曾設立超過200個與民營經濟發展相關的機構,這些機構大多是在原有機構基礎上加掛牌子,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模式。然而,也有少數地區如青島、雅安、濟南等地,單獨設立了“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市政府組成部門,且這些機構大多在2019年以后成立。這一趨勢表明,民營經濟發展在地方政府機構設置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到了2023年9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宣布,中央編辦已正式批復在國家發改委內部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這是國家部委層面首次設立專門負責民營經濟發展的機構。該機構的主要職責是制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并建立與民營企業的溝通交流機制,其工作重心在于“服務”,而非“管理”。
“娘家人”如何護住自己人?
那民營經濟發展局具體干什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顯示,民營經濟發展局職責包括:跟蹤分析民營經濟發展,評估督導;編制規劃計劃,預評估政策措施;建立監測體系,發布形勢報告;與民企常態化溝通,制定民間投資政策;提升民企國際競爭力,指導國際合作。
成立一年多以來,民營局已召開專家座談會、舉辦培訓班、收集處理民企問題線索、發布研究課題征集公告及《民間投資引導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等。
對于民企反映的問題,民營局表示將依法依規、熱情周到、有求必應、注重實效地處理,建立順暢通道,分類辦理,積極推動解決。
在具體實踐中,民營經濟發展局取得了顯著成效。自成立一年多以來,該局已經收集并處理了民營企業反映的1123項問題線索,其中已辦理并進一步跟蹤問效622項,正在推動辦理501項。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涉及拖欠賬款、侵權糾紛等具體問題,還包括政策建議、要素支持等更深層次的內容。
例如,在拖欠賬款方面,民營經濟發展局積極與問題發生地有關部門溝通協調,成功幫助14家大型民營企業追回被拖欠的11.8億元賬款中的4.6億元,剩余7.2億元也已明確還款計劃。在侵權糾紛方面,該局通過積極協調當地政府和企業之間的爭議,成功保障了企業的合法權益。在涉法涉訴方面,該局與司法部門協調溝通,推動了案件的立案處理,并引導企業通過相關網站提交訴求,為企業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郵箱|hbsypl2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