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漂泊在外的“游子”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
25年來,澳門收獲了什么?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表示,“每一個澳門人都會說:25年來,澳門人收獲的是滿滿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25年,從狹小空間到廣闊天地
回歸之初,澳門僅有21.45平方公里的狹小空間。然而,在過去的25年里,得益于中央政府的多次批準與支持,澳門通過填海造地,陸地邊界得以劃定,其陸地面積也擴展至33.3平方公里。
更令人矚目的是,2021年,中央正式將橫琴島106.46平方公里的區域規劃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實行粵澳雙方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管理模式,為澳門的發展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如今,澳門的發展空間已擴大至包括8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和106.46平方公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在內的224.76平方公里。
回望回歸前的澳門,經濟曾連續多年陷入負增長困境。但自回歸祖國后,得益于“一國兩制”方針的全面準確實施、內地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澳門迎來了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高的時期。這25年,見證了澳門從低谷走向輝煌的壯麗歷程。
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從回歸之初的519億澳門元增長到2023年的近3795億澳門元,居民存款總額也超過了7000億澳門元,較1999年增長了8倍多。澳門也從一座寂靜冷清的海濱小城躍升成為亞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并逐漸擺脫了博彩“一業獨大”的局面,產業結構向多元、協調、可持續方向發展。
如今,澳門正加快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步伐,形成了“1+4”的產業發展格局,即以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為目標,促進旅游休閑產業的多元發展,并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的蓬勃發展。
此外,澳門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強。回歸之初,澳門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數不足5000澳門元,如今已經飆升至1.75萬澳門元,人均GDP超過55.9萬澳門元,居民人均存款更是突破100萬澳門元大關,人均住房面積也達到了20平方米以上。澳門還建立了涵蓋生命全周期、覆蓋生活各領域的民生保障體系,醫療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居民平均預期壽命高達83.1歲,位居世界前列。
澳門的教育福利也在亞洲地區“遙遙領先”。目前,澳門全面實施15年免費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
此外,在中央政府的授權和支持下,澳門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經貿文化關系,參加國際組織和機構的數量也增至190多個,并獲得了147個國家和地區的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澳門還充分發揮其作為葡語國家“超級聯系人”的獨特作用,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與交流。
融合發展,美好澳門
自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以來,粵港澳三地間的聯系顯著增強,一個“一小時生活圈”逐漸成形,為澳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借此東風,澳門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與內地和香港攜手共進,共同書寫區域發展的新篇章。
而港珠澳大橋僅是開端,2023年1月,“澳車北上”政策的實施,為澳門私家車開辟了通往廣東省的新路徑,這些車輛可輕松通過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進入內地。此政策的出臺,不僅極大地方便了澳門居民的出行,也進一步縮短了澳門與內地的距離。今年12月3日,澳門輕軌橫琴線的正式運營,更為市民及旅客提供了進出橫琴口岸的另一高效交通方式,進一步推動了澳門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小時生活圈。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浪潮中,澳門也在積極投身其中。15年前,橫琴的開發因澳門而生,肩負著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使命。而2021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出臺,更是為琴澳一體化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已有16539名澳門居民在橫琴生活居住,同比增長19.1%;澳企在橫琴的總數也攀升至6461家,較深合區成立時增長了39.3%。這些數據無疑證明了橫琴對于澳門居民和企業的強大吸引力。
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對橫琴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他表示:“橫琴在未來將是澳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事實上,從橫琴口岸的客流量變化中,我們也能窺見這一趨勢。自2000年開通以來,橫琴口岸的年客流量從最初的20萬人次,到2024年11月已經突破了2000萬人次大關,實現了百倍的增長。如今,口岸日均客流量穩定在6萬人次左右,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高效通關模式,更是讓旅客的通關流程變得極為順暢,僅需約20秒即可完成。
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郵箱|hbsypl2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