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京東可謂好事不斷,先是“承興案”在二審中勝訴,無需承擔賠償責任;隨后又發布了超預期的三季度財報,讓投資者和市場都眼前一亮。
二審判京東無賠償責任
“承興案”即一起由承興集團羅靜引發的金融詐騙案。1996年,羅靜創立了承興集團,專注于為跨國企業提供營銷服務。憑借成功拿下NBA大陸獨家品牌授權及多個國際動漫IP衍生品開發權,承興集團名聲大噪,羅靜也因此控股了兩家上市公司。然而,隨著公司業績下滑和資金鏈緊張,羅靜開始策劃詐騙。
在2015年至2019年間,羅靜利用承興系與京東、蘇寧等公司的供應鏈貿易背景,通過偽造合同、虛假業務及大量應收賬款等手段,私刻這些公司的假章,并物色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為目標進行融資。其中,她通過行賄等手段獲取了諾亞財富創始人汪靜波的信任,從諾亞騙取超100億資金,總詐騙金額超過300億。
然而,這一龐大的騙局最終因資金鏈斷裂而敗露。羅靜將騙得的資金投入A股市場,卻遭遇股價暴跌,每年虧損十幾億。2019年7月,羅靜被捕入獄,承興系公司股價暴跌90%,詐騙金額尚有88億未追回。2020年8月,羅靜因合同詐騙及行賄罪被判無期徒刑,并罰款2010萬元。
諾亞因仍有35億資金未追回,竟將無辜的京東告上法庭。京東隨即發布聲明,堅稱自己為毫不知情的受害者,對諾亞的訴訟表示匪夷所思,并認為其是在推卸責任、誤導公眾。歌斐資產也發表聲明,對京東的激烈反應表示不解,并呼吁其提供“100%躺槍”的具體證據。
經過長時間的法律程序,今年5月8日,兩宗案件的一審判決結果出爐。判決書顯示,京東均無需承擔賠償責任,而“承興系”的相關公司需向上海歌斐和自言汽車支付巨額款項,并承擔律師費、財產保全擔保費以及案件受理費。
近日,界面新聞表示,上海高級人民法院已于2024年8月對這兩宗案件作出二審處理。其中,廣東中誠、上海歌斐案件維持一審判決,廣東中誠、自言汽車案件則因廣東中誠自動撤訴而一審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兩宗案件均在9月初發布了法院公告,送達對象為上海歌斐和蘇州晟雋。根據法律流程,公告刊登30日后即視為送達,即生效。因此,從時間推斷,這兩起案件的生效日在2024年10月。至此,京東終于從這一困境中成功抽身。
三季度業績超預期
而在“承興案”二審勝訴之后,京東的第三季度財報也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成績單。
11月14日晚,京東披露的第三季度成績單。2024年第三季度,京東的營收和凈利雙雙實現增長,營收同比增長5.12%至2604億元,經營利潤同比增長29.5%至120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增47.8%至117億元。投資者對京東的業績表示滿意,紛紛強調這個季度“業績不錯,回購力度還大”。
“第三季度,隨著整體消費者信心回暖,京東收入增長加速,利潤水平保持健康。”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許冉表示。
京東業績增長的核心原因是用戶增多,同時得益于其多方發力。財報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京東商品收入和服務收入均實現增長,其中3C家電和日用百貨兩大支柱業績雙雙提升。3C家電增長得益于以舊換新的政策利好,日用百貨則靠京東在百億補貼、營銷推廣、品類拓展等方面的發力。
其次,京東的供應鏈能力、服務水平以及用戶口碑也是其業績增長的重要因素。在盈利能力方面,京東得益于營收增長和成本控制得當。營業成本同比增速低于營收增速,一般及行政開支進一步壓縮,省下的錢被用于研發和提升消費者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服務收入成為財報的一大亮點,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京東服務收入為557.74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超過商品收入。服務收入對業績的貢獻度也從去年同期的21.15%提升至21.42%。
其中,京東物流立了大功,京東物流也正逐步擺脫對京東的依賴,實現從企業物流向物流企業轉型。而京東物流經營利潤率大幅提升,得益于其在物流網絡布局、場地操作流程、運力調度等方面的持續提效。
不過,近年來,電商平臺持續承壓,京東的“好成績”能持續多久仍是個未知數。
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郵箱|hbsypl2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