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兩條新聞吸引了公眾的關注與討論:一是考研人數連續兩年顯著下降,共計減少86萬;二是1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深化家政服務業產教融合的意見》。
分析這兩條新聞,雖然表面上看考研人數下降與家政人才培養無直接聯系,但兩者共同反映了社會對職業選擇與人才需求的動態變化。考研人數的減少可能意味著一部分學生或職場人士開始重新審視傳統學術路徑的價值,轉而尋求其他職業道路,其中家政服務業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正展現出巨大的就業潛力和人才需求。國家鼓勵家政人才培養,正是對這一趨勢的積極響應,旨在通過政策引導和教育支持,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家政服務人員。
“考研人數下降是一種進步”
幾年前,考研報名人數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從2015年的164.9萬持續攀升,直至2022年突破400萬大關,并在2023年達到創紀錄的474萬人。
然而,自2024年起,考研熱潮開始遭遇斷崖式降溫。據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降至438萬,較2023年減少了36萬人,首次出現下滑。這一趨勢在2025年得以延續,報考人數進一步下降至388萬,與上一年相比減少了50萬人,與2023年相比則減少了86萬人。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考研熱降溫的原因可能在于部分學生認為讀研的性價比和回報率有所下降。
根據麥可思《2024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畢業生選擇讀研主要是為了提升就業競爭力和滿足職業發展需求。然而,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部分學校和專業的讀研性價比逐漸降低。同時,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也成為學生考慮的重要因素。專碩學費高昂,學制延長至3年,且部分高校不再為專碩生提供住宿,尤其在一線城市和沿海強二線城市,住宿和生活成本高昂,這些因素都促使學生對考研進行更為謹慎的考量。
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則認為,考研人數減少是一種進步,它反映了外部環境和個人選擇的綜合影響。未來,更多人可能會選擇“按需讀研”,即先工作幾年,明確個人發展目標后再考慮深造。這一趨勢也將倒逼高校加快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以適應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深造需求,更好地滿足個人和社會的發展。
這屆年輕人越來越務實了
根據央視新聞公開數據顯示,2025屆高校畢業生預計規模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在就業形勢越發嚴峻的背景下,放棄考研讀研的年輕人們,流向了哪里?
其中,考公成為了一個熱門選擇,近幾年國考報名人數逐年攀升,至2025年已突破342萬大關。
與此同時,家政服務領域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在浙江舟山,一個由00后年輕人組成的家政團隊因其高效、專業的服務而廣受好評。他們表示,盡管工作辛苦,但從中獲得了成就感。而在深圳,兩位00后姑娘創辦的“家政特種兵”更是以部隊內務標準提供家政服務,展現了當代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和市場敏銳度。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我國家政服務業市場規模已超過萬億,從業人員超過3000萬,但仍面臨高素質家政服務人員短缺的問題,用工缺口超過2000萬。這一趨勢促使山東等地的家政公司加大了對育嬰師、月嫂和老年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培訓量同比增長約120%。同時,家政服務的范圍也在不斷拓寬,寵物護理、醫療服務、文化生活規劃等需求顯著增長。
為了應對這一市場需求,吉林農業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高校紛紛開設家政學專業,培養高素質的家政服務人才。河北師范大學家政學專業首屆本科畢業生史欣怡便成功在北京某科技公司擔任客戶經理,為傳統家政公司提供“家政互聯網+”的解決方案。她強調,高學歷人才選擇家政學專業并非為了成為“高級保姆”,而是看中了家政經理人、社區服務站站長、項目經理等崗位的市場需求。河南省家庭服務業協會執行會長王瑜也指出,將家政學大學生等同于高級保姆是對現代家政行業的誤解。
隨著社會對家政行業的認知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主動選擇家政學專業。鄭州師范學院社會服務與發展學院院長王工廠介紹,該學院家政學專業招生情況逐年好轉,填報家政學的考生比例已接近50%。該校現已開設家政學專科專業,在校生規模達750人。
至于畢業生的收入情況,多家家政服務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家政學大學生的收入與個人能力密切相關。在廣州等一線城市,高端家政服務企業的管家年薪可達10萬至30萬不等,甚至有人能拿到50萬至80萬的年薪。而在鄭州等二線城市,優秀的管家月薪也可達兩三萬。這些高端家政服務崗位對從業者的要求較高,主要負責協助顧客篩選、培訓、管理家庭服務人員,提供家庭事務綜合解決方案和定制化服務。
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郵箱|hbsypl2023@163.com